关中灾荒,饿殍遍野,1929年的人间惨剧竟很少在史书中有所提及,若不是这本书,我也很难真切的感受到饥荒原来如此恐怖,这也仅仅过去了还不满百年。 饥荒面前,人性恶的一面暴露无遗,一幕幕场景触目惊心。故事情节生动,让读者如身临其境,同时也给人以深思和警惕,需以史为鉴。 从整部书的人物刻画而言,前半部分人物刻画很成功,后半部分虽故事情节生动,但人物刻画有点牵强了。周立功在前半部分是一个为了理想不懈努力同时又是热心肠急公好义的青年,徒手与狼对峙,雪夜看引娃勇于揭穿关中烟弊等情节让人读来感动,但是转弯间就变成唯利是图是非不分无情无义的小人,这样大的人物反差主要是为了突出后面矛盾冲突,但是人物形象未免大打折扣。然后说一下引娃,引娃前期形象很饱满,性格直爽顽强敢爱敢恨,后面成为为了自己以为的爱情可以无底线作贱自己,为了给周立功吃上几天臊子面甘愿自卖到妓院,自己毁掉自己的生命,而且现在的周立功已经不是原来的周立功,为引娃的人物形象感到可惜。最后说一下周克文,周克文是乡绅的代表,他饱读圣贤书,思维缜密,仁慈豁达,能急人所难体人所苦。但在最后看到饥民去天主教堂吃粥,竟然迂腐到骂他们没志气,真是饱汉不知饿汉饥,难道不知道民以食为天吗?最后食粥的初衷不是为了解救乡民而是为了把洋人比下去,导致周克文形象有所走偏,按照周克文性情,应该是看到乡民面临饥荒政府不管,军队盘剥,最后确是洋人伸出援手,自己坐拥粮仓确没尽到族长的责任有违圣贤教育而感到羞愧,从而开始赈灾,这样人物就丰满了。另外感觉结局有点草率,没有达到给人以回味和反思的效果。 总体而言这本书是一本值得读的书,让我们更深入的了解灾难,了解历史。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