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关系 #模型 #最简单粗暴的人格分类
我们在情感关系里常看到这样的模型,一个回避型冷漠绝情地在前面逃,一个焦虑型歇斯底里在后面追。这两个过也过不好、分也分不开的人,到底谁更缺爱呢?
在人格分类里面,一般大致分为回避型、焦虑型和安全型。
大量的女性是焦虑型,要大吵大闹,质问对方“你为什么不爱我”,不讲清楚不准吃饭不准睡觉
而大量的男性偏回避型,脸上写满厌烦和嫌弃,半天说不出一句话,只想离开现场,显得不近人情。
焦虑型向回避型索取爱不成功,变得歇斯底里,时常崩溃。而回避型冷静独立显得更沉稳,会让人以为他一定有很多爱,他就是不愿意给。
实则不然。
你只是被一个认知毒害了,那个认知就是:
只有我最缺爱,人人都满满当当全是爱。
这个认知是错的,因为很有可能你比他更有爱,你还一个劲的跟他要,而他是回避型。
回避型依恋受伤是最重的,重到了没有声音,重到了不哭不闹,回避型比焦虑型更缺爱。
焦虑型是:虽然妈妈平时不太在意我,但只要我哭得够惨,妈妈还是会看到我;
回避型是:就算我原地崩溃,妈妈还是看不见我,干脆我就假装我不要,只要我不要最后要不到也是正常。回避型是已经进入完全关闭希望的状态。
看起来像是他不爱你,实则是关系中的两个人都不能深刻地理解在共生的母婴关系里,这两种缺爱方式的不同而已。
当情感关系出问题的时候,我们总会认为是因为自己不够优秀、不够成功、不够漂亮,才导致没有得到对方的爱。
不是这样的。
真正的逻辑是:一个人爱不爱你,和你无关,和对方这个主体有关,是那个主体有能力爱你,你就会得到爱,因为爱是真实的东西。那个人他不爱你,是因为他没能力爱你。就像是你是在要求一个盲人一定要告诉你这个世界是什么颜色的,你在要求一个缺条腿的残障人士跑100米要跟人家两条腿的一样快。
我们之所以会有这样的逻辑思维“我只有优秀了才会被爱”,是因为小时候跟妈妈(或养育者)之间,当她不爱你的时候,你就开始责怪自己:因为我不够好、我不够听话、我不够懂事、我错了、我学习不好让她长脸,所以她不爱我。
你的前任抛弃你,不是你不够好、不够能干、不够优秀。
你是否会被爱
与你是怎样的,无关;
与对方是怎样的,有关。
那么当我们理解了这个模型之后我们怎么落地去迈开眼前的第一步?认识自己 识别自己 了解自己 觉察自己 只有在觉察自己的练习中获得了一点点力量才有可能慢慢改变,才能做出主动的选择,筛选,筛选一个有能力爱的人。
评论:
不如梦一场87年的: 筛选一个有能力爱的人👍🏻👍🏻👍🏻
作者: [微笑] 有空可以聊聊筛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