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高原48:
主题:危险
在梳理完三条线的不同运作方式后,我们可以提出一个问题:节段性到底是什么意思?简单来说,节段性是由克分子线导致的,克分子线运作在分子线的流动性之上,将分子线中流动的要素进行凝固。但分子线永远不会完全被克分子线凝固,因为在克分子线的凝固过程中,总有一些事物会沿着逃逸线逃离凝固状态。德勒兹是这样描述节段性的产生的:节段在集群(masses)和被解域之流的相互结合之中形成,而解域最彻底之流决定着主导节段。德勒兹在这里用美元举例试图说明节段性。德勒兹认为美元是全球资本流动中解域程度最高的,这里的意思是,美元作为衡量其他货币的标准,已经遍布全球,它是世界储备货币。其他国家都会储备议定书里昂的美元,目的是为了确保本国货币的稳定,但同时这种做法也反响确保了美元的稳定性。在这一过程中,三条线都相互作用。中央银行作为权利中心(power center),将全球资本流通(分子线)划分出不同的货币(节段性),美元作为标准,成为了克分子线。
德勒兹反复向我们强调,没有哪一条线比另一条线更好,每一条线都存在着不同的风险。这一章最后一个主题就是分析三条线潜在的风险:1)克分子线的危险是“恐惧”(fear);2)分子线的危险是“清晰”(clarity);3)克分子线和分子线相互运作时产生的危险时“权利”(power);4)而逃逸线会产生的危险是(厌恶)。
1)恐惧:既然克分子的作用是在分子之上形成僵化的节段性,节段性是安全的,确定的,那么恐惧的来源是什么?想象我们身处一片混乱的海洋(分子)中,我们能抓住的仅仅是一根漂浮的木头(克分子),这个时候我们会如何选择呢?放弃木头就是放弃节段性,将自己置身于无尽的海洋中,你并不知道前方是岛屿还是会溺亡。
2)清晰:当我们选择放弃克分子产生的僵化的确定性,我们就进入了分子的微观的流动之中。在这种微观的流动中,我们看到了那些看似完整的宏观事物在微观层面上存在着的缝隙和孔洞,我们看到宏观的节段性的清晰的边缘在微观层面展现出不确定的边缘,交错和重叠。从视角的宏观到微观,让我们能够看清宏观事物的细节,我们获得了一种清晰的视角。那么这种清晰为什么是一种危险呢?德勒兹认为清晰的危险有两种:第一种发生在当我们看清了每个缝隙和孔洞之后,会在微观的结构中重新建立一种克分子结构(类似于椅子是有木头制作的,木头是有各种原子构成的),这种微观克分子结构会使得每个每个孔洞产生共振,这个机制就是微观fascism形成的机制。另一种清晰的危险时病毒性的,这种危险不产生共振,而是让我们沉迷在每个微小的确定性之中,而放弃了更宏观的视角,这是一种偏执狂式的沉迷。
(下一篇讲另外两种危险)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