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笔记23】
【游骑图】
p1全图;p2.3.4局部
🌸🌸🌸🌸🌸🌸🌸
《游骑图》,唐(北宋),佚名,绢本设色,纵22.7厘米,横94.8厘米。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
此图无作者款印,本幅有清弘历题诗,钤北宋“宣和”、南宋“绍兴”等14方印玺。清《石渠宝笈续编》著录。
该作旧传是唐人手笔,实为北宋翰林图画院某画家摹写唐代人马画的精品,显露出宋代院体细谨求实的艺术面貌,得到宋徽宗赵佶的认可。此图属行乐类题材,画7人5马,似出游狩猎。人物全身唐装,衣纹作铁线描,细劲刚挺,神情刻划细致入微,生动传神。设色极简,清淡明洁。
💛画中描绘了一队人马由左向右出行的场面。共七人,其中五人骑马,二人步行,有持弓或抱弓的,也有背袋或持长杆的,还有抱马球杖的,可见是狩猎游玩途中。画面上人马布置前紧后松。卷首第一骑者和两步行者以背侧面向右后方行进。此马昂首嘶鸣,两步行者紧步相随,人马一同目视前方,其后两人骑马缓行,青衣者目视前方,神态安祥,应为此官宦人家的主人,白衣者侧身回首后望,似在等待后者,从而使画面前后呼应连贯。(后见评论)




评论:
作者: 画家以娴熟细劲而简洁的笔法描绘,人马造型雍容大方,神态各异,自然合度,为唐代画马的典型风格。
此画无论是从绘画技巧,还是风格来讲,都可视为中国古典写实绘画表现鞍马题材的典范之作,与西方文艺复兴早期如乌切诺等人的写实绘画相比,在鞍马人物形象的准确性与形体透视的生动性等方面的把握上,似乎具有更感人的魅力。
可知中国古典写实绘画应是比西方更早掌握了如何通过透视缩形来真实表现客观物体的方法。尽管西方意义的科学透视法并不在中国产生,但那种中国式的视觉投影方法,曾经有力支撑着中国封建时代盛期的绘画写实艺术,那么,甚至在图像时代的今天,我们仍然有必要对其现实意义进行研究。
作者: 💛乾隆皇帝行书御题《游骑图》释文(见p4):
珠勒珊鞭披骏尼,如茵芳草印蹄双。十旬休暇携良友,何处宜游定曲江。芳邻无物示熙春,无语生欢花彩新。换弹背观聊立马,待他襄襄逐丸人。壬午(1762年)春日御题。
水千丞: 古代画的马为什么很少有正面照的,是因为画不出来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