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于看完了《哈利波特》 借着这股风,今年万圣节节目吧。 故事后面逐渐压抑,小时候就没看下去。 这次看到了Jk罗琳在书里写的那个死神圣器的童话,以及围绕着童话写了后半段的故事,只感叹于太精彩了,核心和《指环王》太像了,很难想象一个生活窘迫的年轻单身妈妈能有精力写出这么宏大的故事。 前几天跟朋友因为琐事吵架,我愈发感觉到自己的问题。总把问题看太深,习惯抽丝剥茧去分析,直到内核再判断还值不值得继续交往。为人过于敏感,不停被人说想多了。 确实明明是很小的一件事,我却引申解读出很多,包括他们对我的态度如何,高敏的弊端,却不信自己判断会失误。经常直指出来,不再维持虚伪的“体面”。可能是前闺蜜们给我留的心理阴影,一直走不出来。现在我宁可求真,也不要表面的和气。 正迷茫中,看到老狐狸邓布利多没白活白经历,作为执白子的高段位棋手,把每个棋子的性格琢磨的透透的。即使死后,他的影响力也一直引导棋子们继续前进,哪怕是让他们一个个牺牲自己的生命。 是不是有点寒意?没办法,成大事的代价罢了。伏地魔牺牲了他的脸,邓布利多牺牲了他的命。 执棋手和棋子相比,更累,责任更大。怕被当棋子,就得有相应能力觉醒或者进而抗衡。起码也得心甘情愿入局才行。 没那个能力做执棋手,又不想做棋子,一时半会找不到自己的位置。 想做个看故事的人,结果还总被别人看故事。 今天被一姑娘评论“要理解你的想法,起码得有四十岁的人生阅历”,说我“有一种对什么事情都懒得搭理的松弛感”。 什么?我明明每件事都在意的不得了,她说我“只是嘴上说说吧,真的会往心里去吗?” 该死,真的会啊! 但想想,重要吗,好像也不是那么重要。 无非就是放弃,远离,不断重复罢了。 因为哈利波特,我对友情重新审视了一下。 赫敏是真的最好的朋友,与哈利堪比亲人,坚定相信对方,维护对方,却不是情侣(???我真的诧异,都到这一步了,却不是爱情)。罗恩也重要,但不是那么喜欢,主打个陪伴吧,还时常闹别扭那种朋友,但人多力量大,不可或缺。 我好像缺个赫敏这样的朋友,一起经历很多事才有这样的朋友吧,可我总在经历中对朋友失望,不断的丢朋友,变得越来越独,给朋友们我啥也不在乎的印象。 这真是个让我悲观的话题。

评论:
烈烈北风凉: Nice[可爱]
反射弧有点长: 也很少来了,干脆就洒脱一点,祝好。
作者: 每个阶段的需求不太一样。跟周围人聊天聊多了,他们不接话或者没内容,依旧觉得孤独,就上来自说自话。
在哪里都是自说自话罢了,那谁在听也无所谓了。我知道在听的你们很珍贵,可很少有交流反馈。就越来越没有沟通的动力,其实世界那么大每天可聊的事那么多,我得找一条新路尝试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