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丹三发布时间: 2024-05-26 14:22:39 浏览:4 次 发布地: 天气: 晴

         #坚持做自己喜欢的事 #春晓#雷雨#周末慢生活 #古诗文 南宁今年的天气很有些反常,冬季不冷,夏天不热。与往年相比,进入5月中下旬早晚仍有些许凉意,仿佛还是宜人的暮春,而未进到炽热的初夏。周末,难得睡个懒觉,却早早被一阵阵雷声惊醒。雷声轰轰,像重型战车从远处驶来,带着铺天盖地的威势;惊雷带来暴雨,放眼望去,雨水汇成密密的雨帘,天地之间一片迷茫,脑中忽的浮现明代“后七子”李攀龙的一句诗:雷声千嶂落,雨色万峰来。 早早惊醒,伴着雨声,仿佛春日的凉爽,必须背上一首孟浩然的《春晓》: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这首诗作于公元711年,当时孟浩然年仅22岁,隐居在故乡鹿门山(今湖北襄阳市东南)。山中无事,春睡香甜,鸟儿欢鸣,天光大亮,作者清晨醒来,似乎想起昨夜风雨声不断,不知又有多少娇美的花被吹落。诗人抓住春天早晨一觉醒来后瞬间的听觉感受和思维联想,描绘了一幅生机勃勃的绚丽春景,表达自己喜爱春天、怜惜春光的真挚情感。这首诗读来平淡无奇,但言浅意深,景真情切,千百年来一直得到世人的喜爱和传颂。 以春晓为题的古诗不少,最著名当属孟浩然所作,唐朝诗人元稹,也写过一首《春晓》: 半欲天明半未明,醉闻花气睡闻莺。 猧儿撼起钟声动,二十年前晓寺情。 这首诗与元稹以自己年青时的亲身经历为素材所写的小说《莺莺传》有关,元代戏曲家王实甫根据《莺莺传》又创作了《西厢记》,剧中张生的原型即是元稹,崔莺莺为其姨表妹。元和十四年(公元819年),已是中年的作者时任虢州长史,某个春日清晨,天欲明未明,人半梦半醒,花香浮动,耳边听到小犬撼动寺钟,划破寂静的夜空,不禁想起20年前的一个黎明在普救寺中发生的往事,往事历历而物事人非,一时间,思念?爱慕?愧疚?追悔?种种思绪涌上心头,不胜唏嘘,遂提笔写下此诗。是不是觉得元稹好深情哦,可是想到与他有过牵扯的女子:莺莺(表妹兼初恋,始乱终弃)、韦丛(妻子,京兆韦氏)、安仙嫔(侧室,小家碧玉)、薛涛(大唐第一女诗人,姐弟恋)、刘采春(江南第一才女,为其投水自尽)、裴淑(继妻,河东裴氏),还真是不少。元慎绝对是写情诗的高手,对每位与他有过情缘的女子都有诗相赠,尤其是在妻子韦丛过世后所作的《离思》:“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实在是深情款款,坚贞不渝!真不知道他是多情,还是滥情? 说完唐朝,再说一首宋朝诗人杨万里所写的《春晓》:一年生活是三春,二月春光尽十分。 不必开窗索花笑,窗隔花影也欣欣。 一年中最好的时光是春季,而春季最好的时光又在二月。不必开窗专门去探寻花朵,隔窗欣赏也是十分欣然的事情。好有正能量!猛的联想起《春光灿烂猪八戒》里主题曲《好春光》那欢快的旋律。 杨万里是南宋著名文学家、爱国诗人,他的作品语言浅近明白,清新自然,大多描写自然景物,带有浓浓的生活气息,比如“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又比如“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还有“梅子留酸软齿牙,芭蕉分绿与窗纱”,我都很喜欢。 不知不觉,又开始掉书袋,好了,春去夏来,写篇关于春晓的短文,就当向春天道别,毕竟,窗外已是榴花绽放,灼灼似火。







评论:


如果觉得我的文章对您有用,请随意打赏。您的支持将鼓励我继续创作!

更多热门说说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