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开百种,各有千秋,却非要塞进同一个模子里去印刻一下,出来的样子都标准化了,就是优质品,否则就是次品。
原本闪耀着珠玉光泽的孩子,被教条化的标准蒙上了一层灰;教育者及时醒悟还有机会拂去尘埃,否则,孩子将面临的,就是每天“被碾压、被粉碎”的困境。
每天内心挣扎,看到的是“别人家的孩子”。
当我们津津八卦的不是周围与自己一样普通的人,
而是资讯中,吸引眼球的人或事,
光鲜亮丽,站在金字塔塔尖的神奇人物。
大千世界,无奇不有。
内心的自己,觉得被链接到被触动到,偏执那样无法企及的成长才是“正确的生活”。
实际上,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责任。
朝九晚五,吃喝拉撒的琐碎。
困于现实,除了感受自己的“虚幻的评判标准“外,面对真实吧。
资讯与个体的关系微乎其微。
普通人需要改变现状,什么样的知识技能可以获得提升,这些都是需要专业系统的学习,长时间自律。科普做不到,资讯也无法对症下药。
爱与耐心是教育的本质。
普通娃按部就班做好自己就好了。

评论:
Souler: 嗯,预期生产需要围绕每一个可实现的具体目标,而非终极目标。
sunnyshelley齐泽克: 嗯,说得好,最重要到底还是要保持平常心,独立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