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偶然发布时间: 2020-03-09 00:53:49 浏览:10 次 发布地: 天气: 晴

        走向共和没有像1566那样,一开始就吸引我。大概是因为人物都比较正常,没那么多神经质和铁憨憨。 今天看到张之洞的一段台词讲中庸之道,我觉得这话说的没错。以前不太看得起所谓的中庸,觉得无非是打打太极,长袖善舞圆滑世故。现在却越来越敬佩中庸之人了,毕竟能做好一件事就挺不容易。 我有个亲戚的大概算是比较接近中庸的人,我觉得在大家族里处事游刃有余的人,一定颇具智慧。我见过他明里暗里的圆场,当时觉得这样会做人的人,我是八辈子也赶不上了。 还有像1566中,胡汝贞的“事缓则圆”,也是很触动我的。所以一旦有了冲动的想法,就想反问自己是不是他口中的“自以为知人、自以为知势”,往往惭愧。 想起有个朋友的个签,是化用鲁迅的诗,说“张狂未必真豪杰,隐忍如何不丈夫”。我当时也多少被这些观念给影响了,以至于我青春期的想法总显得不太青春。(题外话:和读史的人厮混的后果就是,和正常男孩子搭不上话) 这些人都带给我明显异于同辈群体的观念。倒不是说同辈的想法就不值一提,事实上年轻人懂得更多新东西。 可是怎么说,也许是我天生就钟爱老派,这一类人更让我感到惊奇和受益。#T💡 #我的老派生活 #走向共和观影集







评论:


如果觉得我的文章对您有用,请随意打赏。您的支持将鼓励我继续创作!

更多热门说说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