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NingMonono发布时间: 2023-01-09 05:07:35 浏览:35 次 发布地: 天气: 晴

        #讨好型人格 这是个很火的滥词~ “讨好型人格”并不是心理学意义上的人格特质,更不是医学诊断,只能算是对某些行为特点的一种归纳标签 说它滥,是因为它讨巧地的把自我诊断者放到了某种受害者的位置,引的信众芸芸~ 绝大部分自我感动地把它错认为“善良/无私”,极少数溯源求解正经心理学意义上的“社会性依赖(sociotropy)” 心理科普交给@伊卡洛斯心理 和 @Yee Chiao~ 最近咂摸的感受来自于“讨好型人格”的双胞胎 - “讨骂型人格” 前者是在牺牲自己的基础上获得别人对自己的好感,后者是在牺牲别人的基础上获得自己对自己的好感~ 前者共情能力失衡,后者自情能力爆表 拿最近被流量的瞬间举例: 挂了整理衣橱时去年没机会穿的几条裙子,还有买衣服时一些自我欺骗小心思~ 上百条评论里绝大多数都是正向的,评论哪件衣服好看或者共情自己也有的小心思 抛开阅读理解不及格的留言选手,时不时会冒出以下评论 “我都不喜欢” “感觉都过时了” “为什么看起来都很廉价” “我可以说没一件我喜欢么?” “难道就我一个人觉得都不好看么?” 这就是典型的“讨骂型人格”,即为了获得微弱无实质的自我满足而做出令他人实质厌恶的举动 这里不要混淆“耿直”或者强辩“表达的权利” ~ “耿直”是在大街上看到素昧平生的人,跑到对方面前说“你这件裙子我不喜欢/过时了/看起来廉价”~ 而“表达的权利”所对应的则包括了“被骂的义务” 网络给讨骂型人格提供了廉价的犯病空间,毕竟后果几乎没有立竿见影的现时报~ 不喜欢不爱看不想听完全可以划走/拉黑,何必留下于人于己都毫无正向作用的口孽,被人直面怼回或默念SB ~ 这类人时刻提醒着我,人不可“言之无物,庸鄙粗哑” 好好的人生没事儿多找乐儿,找夸~ 别找事儿,别找骂 #日常照妖镜



评论:
星冉: ✨
Souler: 嘿这俩人我都有关注
女乔女乔: 真的是因为你的个人魅力关注你的 感觉思想层面和高 好喜欢[哇]


如果觉得我的文章对您有用,请随意打赏。您的支持将鼓励我继续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