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春哥与你一起读100+本书之65
📝读书打卡第65本
⏰读书时间:2022年11月11日
💁推荐星级:🌟🌟🌟🌟
📘悦读书籍:《后疫情时代大重构》
感悟:
这本书写于2020年10月,作者关于疫情后时代的大重构的预言到目前来看基本上都逐一兑现,并且当许多人都想了解世界何时才能恢复如常时,他也简单明了给出了答案:永无可能。
于是这四个字就伴随了我们三年时光,而且还准备继续伴随下去,这是一件与我们每个人都息息相关的事。正如作者所说,传染病的最大的特点之一就是会引发恐惧、焦虑和大规模歇斯底里的情绪,并挑战社会凝聚力及人民共同管理危机的能力。
所幸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在社会凝聚力及人民共同管理危机的能力这一点不用我们担心,但是从个体角度,关于恐惧、焦虑和大规模歇斯底里的情绪的处理能力其实是当下现阶段我们每个人需要不断修炼的能力。
2020年我曾也写过一遍文章叫《疫情期间,一个普通老百姓应该做哪几件事?》,里面提到的几点重新拿出来给大家分享:1、保持心态,面对现实。2、陪伴家人,用心相处。3、旧书重读、知识迭代。4、锻炼身体,增加抵抗。5、不做预测、做好准备。现在看三年过去了,这几点仍然是我作为一个普通老百姓面对疫情的行事准则。
我们另外一个角度来看一下:
1593年伦敦瘟疫期间剧院放迫关停,推动了莎士比亚由戏剧转向诗歌创作,正是在此期间,他出版了广为流传的叙事长诗 《维纳斯与阿至尼斯》;几年后,17世纪初,英国再次暴发鼠疫,因此伦敦的剧院经常关闭。剧院关停、剧园禁演让莎士比亚得以潜心创作,仅仅在1606年,他就创作了《李尔王》《麦克白》和《安东尼与克莉奥佩特拉》三部剧作,这一年成为莎士比亚的高产之年。
再看俄国著名作家普希金,1830年,普希金所在的下诺夫哥罗德市霍乱流行,他因此困居于一座乡村庄园。忧郁已久的他突然感到如释重负,怡然自得。隔离的三个月是普希金一生中最富有创造力、最高产的时期,在此期间他完成了代表性來作《叶甫盖尼·奥涅金》并创作丁多部短篇作品,其中:就有 《瘟疫流行时的宴会》。
1665 年夏,英国剑桥大学因黑死病被迫停课,牛顿回到林肯郡的家中住了一年多。在这段迫于无奈的隔离岁月,牛顿爆发了惊人的创造力,创立多项理论,尤其是提出了引力平方反比定律(他家旁边有一棵苹果树,他由就果落地联想到月球的轨道运动,由此受到启发,发现万有引力……
老话重提:我们怎么度过疫情,我们就怎么度过一生。
后疫情时代,我们有两条路可以选择:一条道路通向光明的未来,社会经济更加包容、更可持续、更有韧性;另一条道路则带领我们走向更加动荡、危险和不宜居住的世界。
看似是一句废话,非黑即白,但是却可以引发我们更多的思考:你要怎么面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