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兔小丫发布时间: 2025-01-22 22:50:53 浏览:1 次 发布地: 天气: 晴

        2025年第三本书《人生答案之书》5#书摘 第十八题 学校教育 ◆我强调自救,学生和家长都不要当应试体制的合谋者,你当合谋者的结果是当牺牲品。 ◆唯一的解决办法是回归逐级分流的教育结构。职业学校的培养目标是就业,大学培养的是从事科学研究和文化创造的精英人才。 ◆现在的教师怎么样才能真正为孩子做点事情?在守住底线的前提下,你只好尽可能智慧地调和这个矛盾。我们在社会上生活,自己常常不得不在内心坚持一种意见的同时做表面的妥协,孩子将来一定也会遇到这种困境,那就让他们从现在开始就学习对付的能力吧。 ◆你是戴着镣铐跳舞,但是还是要跳,不能在镣铐里完全当个囚犯,没有一点积极的动作。当然,最好是打碎那个镣铐。 ◆一个好的语文老师,他自己一定是一个有人文素养的人,喜欢读书和写作,对母语怀有激情,那么在他的感染下,就会有比较多的学生也产生这种激情,喜欢阅读和写作。 第十九题 家庭教育 ◆孩子的未来,一半掌握在上帝手上,就是他会遭遇什么,对此你完全无法预测,只能祈愿老天保佑。另外一半掌握在他自己手上,就是他如何应对外在的遭遇,这取决于他的心态、素质和能力。什么是正确的教育呢?就是要让他具备自己争取幸福的能力,以及必要时自己承受苦难的勇气。 ◆我说的精神环境,一个是要真正给他爱,这个爱不仅仅是用物质来体现,一定要让他享受到亲情的快乐,孩子小的时候要舍得花时间陪他,和他玩,倾听他说话。你不能把他扔给保姆或老人,你就不管了,以为你去挣钱就是对他尽了责任。还有一点就是做人的引导,父母自己做人要好,树立榜样,同时注意培养孩子的健全人格。 ◆我觉得在中国的家庭关系中,缺少一个独立人格的概念。孩子小的时候,父母不把孩子看作独立的人格,事无巨细都要包办。孩子长大了,父母就容易不把自己看作独立的人格,事无巨细都要依赖。 ◆孝和忠都包含人身依附关系,否定个体人格,强调绝对服从。孝道不宜作为家庭伦理的基础。家庭伦理的基础应该是:一、亲人之间的爱,其中包括对父母养育之辛劳的感恩;二、对每个家庭成员作为独立人格的尊重;三、对弱者例如老人和孩子的同情。 第二十题 成长 ◆如何能减少独生子女内心的孤独,健康地面对世界?一、在同龄人中有若干好友,对于青少年来说,这是心理断奶和走向社会的重要步骤;二、真正喜欢一种艺术而不是作为升学工具;三、养成读书的习惯。 ◆暴烈的脾气是难改的,尤其难以靠劝说改变,往往要靠事实的教训或岁月的磨砺。父母毕竟是成年人,你只能力所能及地影响他们,能影响多少是多少,尽力了即可安心。 第二十一题 阅读与精神生活 ◆我觉得在大学阶段最重要的是培养两种能力。第一个是兴趣引导下自主学习的能力,第二个是通过阅读来过精神生活的能力,就是不限于专业,能够博览人文书籍,去和人类历史上那些伟大的灵魂交流。 ◆人必须心态好,才能事业有成,所以读书至少是间接地帮助你立命。 ◆通过读书你是不可能直接解决那些具体问题的,不过有可能使你改变对这些具体事情的态度。至少在读书的时刻可以暂时把烦恼忘掉。 ◆好书的界定,我自己感觉就是读了以后,能够让我感到精神上的愉悦,或者得到精神上的提高,这样的书就是好书。 ◆文史哲真的是不分家的,从好的文学作品和历史著作中你也能读到哲学,而好的哲学和历史著作同样也是文学杰作。 ◆你通过阅读经典,对于人类所追求的那些基本的恒久的价值有了相当的了解和领会,在这个前提下,你才能对时代作出正确的判断。经受了时间检验的精神价值是标准,而当今时代是素材,你要用所掌握的标准进行分析。立足于永恒看时代,你是清醒的,否则的话,你会完全被时代的东西所支配。 ◆好的作品里有光。光来自真理,灵魂是光的传导体。我相信人和人之间是有某种灵魂的亲缘关系的,而读书就是跨越时空去寻找和辨认那些与你的灵魂有亲缘关系的大师。你的灵魂亲人和你有相同的光谱,读他们的作品,你已经有但模糊的东西变清晰了,你借此而发现了自己,这是读书的最大收获和快乐。 第二十二题 阅读的方法 ◆你在读一个文本的时候,文本有它的一个视界,有它的观点和见解,但你也不是一片空白,你有你的一个视界,就是你在读这个文本以前已经形成的观点和见解,那么,理解的过程实际上就是这两个视界融合的过程。 ◆叔本华把读书太滥譬作把自己的头脑变成别人思想的跑马场,尼采说精力充沛的时候读书是犯罪,这时候应该创造。所以,读书要有正确的方法,还要控制适当的量。 ◆怎样改变看书不过脑子的毛病?第一要找对书,读有思想含量的书;第二要带着问题读,养成边读边思考的习惯。 ◆智慧是由自己鲜活的体验获得的认识,而知识是从外部包括书本和他人那里接受的认识。英国哲学家怀特海说:通往智慧的唯一道路是在知识面前享有自由。 #读完一本书

评论:


如果觉得我的文章对您有用,请随意打赏。您的支持将鼓励我继续创作!

更多热门说说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