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感是在养育过程中渐渐形成的。
如果童年时我们吃喝拉撒被照顾得很好,父母的情感回应很及时且充满温暖,与父母没有长时间的分离,父母关注鼓励比较多,批评指责较少,那我们会比较有安全感,内心深处会有一个基本信念:外在世界是安全的,外面的人对自己也是友善的,自己也是值得被爱的;
比如,当孩子磕碰到头,哭着跑向妈妈,妈妈把孩子抱在怀里亲吻了受伤的额头,对着额头吹吹气,孩子立即感到不疼了,也安静了下来。对孩子来说妈妈的怀抱和安慰就是一个安全基地,这样好的体验不断重复,我们内心的安全就会越来越强。
如果孩子磕碰到头,哭着跑向妈妈,妈妈不但没有安慰,反而很生气,骂孩子为什么这么不小心,早就跟你说了不要乱跑,自己不听话,活该倒霉,甚至还会打孩子……
孩子不但无法消化在受伤带来的恐惧,反而会因妈妈的指责而更加害怕,会本能觉得都是自己不好、自己是不值得被爱的、自己是一个会跟人添麻烦的人。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