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篇男性视角的《好东西》影评
我们只是一群正常人,
我们反抗强硬的,呵护柔软的;
我们支持勇敢的,帮助胆怯的;
我们喜欢有趣厌恶教条;
我们乐于帮助而非冷漠;
这些是属于全人类的品质和缺点,这些品质或缺点没有性别。
这是我看完《好东西》走出电影院后在手机备忘录里写下的话,简略记录了看完这部电影后的一些想法。
说实话,作为一个男性,在走进电影院前我对这部电影是带着偏见的。从早期的预告片开始,这片子的宣发就自带一种男性影迷谢绝入场的气质。这种偏见持续到作者借小孩的口说出“我不打拳”开始有所缓解,在角色说出网暴女主的评论里有80%都是女性时被消除。这时候我才确定,导演在这部电影是有东西想表达的,她求出了一个男女间的最大公约数,让男女之间能在这个公约数的范畴里去聊点东西。在性别议题上,她想踩一脚刹车,而不是踩一脚油门。
它确实是一部挺不错的电影,在今年的电影院里我还没有笑过这么多次。片子里有几个现在写影评时还很清楚的记忆点,一段是孩子听录音的桥段配合宋佳做家务画面的蒙太奇,还有两次的饭桌对话里群像塑造和台词都很好,好到让人怀疑导演是为了这几碟醋才包的饺子,在商业片的属性上这部电影是值回票价的。
我不反感这部影片被打上“女性电影”的标签,我甚至觉得这部电影展现了一种挺积极的可能性:正常人们,男女之间,或者说整个网络时代的群体之间是可以不上纲上线的坐着聊聊男女、爱情、孩子、家庭暴力这些复杂问题的。拿家暴这件事举例,我在这个电影里能看到家暴的父亲,也能看到家暴的母亲,甚至在“打小孩”这件事上,导演也会给宋佳安排一句“以前也打过你,你还小不记得了。”导演并没有想替女主开脱,去塑造一个“完美女性”,暴力的始作俑者可能是任何人,暴力也可能会发生在每一个人身上,这无关乎性别。另外,在反对上纲上线这一条上,还有一个小情节很有趣,女主和写手坐在那等着采访单亲妈妈女明星时,那段“你不要再吃了”“你不可以让我产生容貌焦虑”“我是说你把我的饭团吃了”具体对话记不清了,这一段安排很巧妙,我觉得这也是导演表达的:请别太敏感,先听听我想说的到底是什么。
这是一部正常人拍给正常人的电影,唯一可惜的是,他们选择了最有流量的宣发口径。
最后多说一句,对于某些看见“女性电影”四个字就直接断定这是一部烂片的男性和看完电影就在社交媒体上嚷嚷“男的看了要破防”的女性,在我看来你们并没有站在彼此的对立面,你们只是披着两种性别外衣的同一类人,刻板偏见且极端。
评论:
HoneyIsNotSugar: 真正的女权主义是平权主义,不是女权表演艺术家,更不是打拳主义
…对方没有输入…: 有认真观影,给影评一个好评
55: 太好的影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