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AI让世界更懂你发布时间: 2024-07-06 00:08:24 浏览:28 次 发布地: 天气: 晴

        关于学习的本质最近被多次提到,这里想深入说明一下。 有朋友说,现在中学生的题目都已经非常难了,做起来很吃力了,而且大家分值不仅不降,反而越来越接近满分了。这是一个好现象,也不是一个好现象。 正如AMD的苏妈说的,教育的本质在60年以来,都从未变过,那就是教授我们如何去学习。技术永远在发展,我们只要学会了如何学习,那么将总能解决面临的挑战。 我也在前一阵中国大模型大会上,提问宗成庆老师,作为研究生博士生新生,该如何选择研究方向,因为现在技术发展太快了,怕学完以后,就过时了。 宗成庆老师笑着回答说,选哪个都可以,我们学的是科研素养,而不是具体的知识,知识总是会更新的。等工作以后,你也总会遇到自己不会的东西。 我大致是认可各位前辈们的理念的。其实在教育的不同阶段,其实侧重点是不同的。 在初中之前的教育,其实是一个认识世界的过程,这时候更应该关注的是让孩子明白这个世界,对于这个世界有个认识。无论是父母亲人等社会关系,还是花虫鸟兽等自然事物,让他对于这个世界有所了解,能够为他的以后人生都有帮助。这个时候的知识和学习技巧都是次要的。 在初高中阶段,我们应该更侧重于教授学生如何学习,这时候学的东西终于有点用处了,可以为日常生活提供支持了,那么学习方式方法就是让学生能够掌握知识的必须途径。这时候,更应该启迪学生如何去学习,而不是掌握大量具体的知识。 等到了高等教育的时候,这时候才是运用自己所掌握的学习方式方法,自己的去探索这个未知的世界。这时候,我们有大量自由的时间,人也逐渐在社会中扮演独立角色,开始有担当了,开始真正解决问题,创造生产力了。这时候,如何学习成为是否优秀的一个必须条件。因为越往上,能够会你不会的知识的人越来越少了。你需要慢慢的自己开始学习了。 而到了研究生博士生的时候,培养的就不仅仅是学习方式了,还有科研素养,那是一种专有技能,就像你工作后会的业务一样。这时候,就是属于高度分化了,你会的东西,也许是人类知识的边界了。你探索越多,后辈们需要学习的越多。 但是,反观我们现在,似乎走的是一个反向的道路,我们更喜欢让孩子博闻强识,在小学时候,掌握初中知识,在初中的时候掌握大学知识,并且,我们以此为傲。 但是实际上,额外花费的时间,都没有真正的扎实孩子在所在阶段应该掌握的思维方式,学习模式,更多的去提前去学习更高级的知识。这种打个提前量越小的时候越有用,但是越往后越困难。等你到了博士阶段,你再想靠提前学一些东西超越同龄人的时候,你就会发现,自己的前面已经没有多少可学的东西了。而又没有掌握良好的学习方式,这时候,就迷茫了。再想去锤炼自己思维的时候,就发现,自己已经思维定式了,很难再有所改变。 最后总结而言,知识永远是学不完的,我们应该花更多的时间,在掌握如何学习上。 #人工智能 #博士 #学习

评论:
🦌 🦌🐟🐟: 如何学习[撅嘴哭泣]


如果觉得我的文章对您有用,请随意打赏。您的支持将鼓励我继续创作!

更多热门说说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