菁菁者莪,在彼中阿。既见君子,乐且有仪。
菁菁者莪,在彼中沚。既见君子,我心则喜。
菁菁者莪,在彼中陵。既见君子,锡我百朋。
泛泛杨舟,载沉载浮。既见君子,我心则休。
菁菁,毛传“盛貌”。韩诗作“蓁蓁”,据《说文》:「蓁,草盛貌」,“菁”应为“蓁”的假字。
莪,萝蒿。毛传“莪萝蒿也”。正义(孔颖达《毛诗正义》)曰释草(《尔雅》)云:「莪萝蒿也」。陆玑疏(《毛诗草木鸟兽虫鱼疏》)云:「莪蒿也一名萝蒿也......生三月中,茎可生食,又可蒸,香美,味颇似蒌蒿」。程俊英《诗经注析》提到:“李时珍《本草纲目》称为抱娘蒿,今名因陈”。毛晋《毛诗草木鸟兽虫鱼疏广要》中提到:「按蒿类甚多,尔雅云蘩之丑,秋为蒿。言春时各有种名,至秋老成,通呼为蒿也......此章菁菁者莪,莪为莪蒿,即本草角蒿也。采蘩云于以采蘩,蘩为皤蒿,即本草白蒿也。鹿鸣云食野之蒿,蒿为青蒿,即本草草蒿也。蓼莪云匪莪伊蔚,蔚为牡蒿,即本草马先蒿也。」
中阿,阿中也。大陵曰阿,君子能长育人才,如阿之长莪菁菁然。
君子,可能指国王或保氏之类的贵族。徐干《中论》艺纪第七:「先王之欲人之为君子也,故立保氏掌教六艺......故诗曰菁菁者莪在彼中阿既见君子乐且有仪,美育人才,其犹人之于艺乎。」后代一直以“菁莪”作为育贤才的典故。
仪,郑笺云「以礼仪见接」,即学子见到培育自己的“君子”,心中欣喜万分,而且被以礼相待,受到礼遇,更是感动不已。仪也可以做效法解,参见大雅文王“仪刑文王”,即把君子作为自己的榜样。乐且有仪,主语应为学子。严粲《诗辑》:「诗中『 既见君子』二十又二,见于九诗,其接句皆述喜之情,谓见君子者喜,非所见者喜。」
沚,水中小洲。陵,大土山。朋,笺云:「古者货贝,五贝为朋,赐我百朋,得禄多,言得意也。」上古之人以贝壳为货币,五贝为一串,两串为一朋。说见王国维《观堂集林》说珏朋。毛诗正义引《汉书•食货志》认为五贝是指“大贝”、“牡贝”、“小贝”、“幺贝”、“不成贝”五种不同尺寸大小的贝壳,只有小贝及以上四种贝,各二贝为一朋。
载沉载浮,船起伏漂流貌。笺云:「舟者沉物亦载,浮物亦载,喻人君用人,文亦用,武亦用,于人之才,无所废。」正义曰:「俱浮水上以兴当时君子......言君之于人,唯才是用......」
休,喜。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休,假借为喜,休、喜一声之转。《尔雅•释言》:『休,庆也。』《广雅•释诂》:『休,喜也。』」程俊英《诗经注析》:「按国语周语:『为晋休戚』,韦昭注:『休,喜也』,亦训休为喜。」
《小雅·菁菁者莪》是中国古代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的一首诗。全诗四章,每章四句,以菁菁者莪起兴,描绘了一幅萝蒿满地,青绿繁盛的春天胜景,并把一个美妙动人的故事表现得引人入胜。
关于此诗主题,历来莫衷一是,有贵族宴宾客之说,也有乐见育才之说,还有爱情诗之说。《毛诗序》说是“乐育材”,朱熹《诗集传》则批评《毛诗序》“全失诗意”,认为“此亦燕饮宾客之诗”。今人多以为是古代女子喜逢爱人之歌,很多研究者认为这是一首描写女子与心上人喜相逢的小诗。
《毛诗序》“乐育材”说流传二千多年,影响巨大。这首诗用比兴手法,反复吟咏对于君子长育人材的欢愉之情,同时也描述了青年学子见到君子的欢乐之情。连批评《毛诗序》全失诗意的朱熹,在其《白鹿洞赋》中,亦有“广‘青衿’之疑问,乐《菁莪》之长育”的句子。后世一直以《菁菁者我》作为育贤才的典故。
另一说这首诗写的是一个爱情故事,表现女子与君子相见、获得君子厚赐后的喜悦心情。证据之一是人们公认《小雅》中典型描写男女相悦之情的《小雅·隰桑》篇,同《小雅·菁菁者莪》不论章法、句式都非常相似;前三章中“既见君子”句式一般无二,第四章都变换声调,各自成章。
昭公十七年(前525年)春,小邾穆公朝见鲁昭公,鲁昭公与他进行宴会。季平子赋《采叔》,小邾穆公赋《菁菁者莪》。昭子说:“没有治国的人才,国家能久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