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無名发布时间: 2025-03-26 17:20:59 浏览:6 次 发布地: 天气: 晴

        有这样一个时期,是几乎每个,九零后,九五后,甚至零零左右的人都经历过的。之后人们再去回看它,或许会觉得些许不堪入目,但那确实是很纯真的时代,青涩、真挚、那时诞生的音乐作品现在来看虽然略显简陋,但不乏很多一直流传至今,哪怕今日流行乐也很难超越其的作品。我本人并不认为那时的音乐作品是low的,甚至觉得很多是比现在所谓流行乐还要有质量的。许嵩、徐良、汪苏泷三人被称为“QQ音乐三巨头”的时期(约2009-2015年),是华语乐坛中极具时代特色的文化现象。他们以网络为起点,用非传统唱片工业的方式塑造了90后、00后的青春记忆,其音乐风格、传播路径与受众心理共同构成了“非主流”文化的重要符号。他们的作品以校园生活、青涩爱情、叛逆情绪为主题。 许嵩早期以《玫瑰花的葬礼》《断桥残雪》等中国风/R&B融合作品被质疑模仿周杰伦,但逐渐形成独特风格。《苏格拉没有底》专辑后转型社会议题创作,如《拆东墙》影射强拆问题,《毁人不倦》探讨青少年性教育,歌词隐晦但批判性强烈,被誉为“音乐界的鲁迅”。 汪苏泷以《小星星》《有点甜》等校园情歌奠定“甜系”风格,旋律简单但传唱度高。后期通过《年轮》《一笑倾城》等影视OST拓展受众,并凭借综艺《我是唱作人》展现专业编曲能力,成功摆脱“非主流”刻板印象。 徐良作为三巨头中争议最大者,其《客官不可以》《坏女孩》等作品因“俗气”歌词被诟病,但也因其对青春期隐秘心理(如早恋、逃课)的直白表达获得共鸣。非科班出身的他擅长捕捉时代情绪,如《犯贱》中“备胎”心态的刻画,被评价为“撕开青春遮羞布”。 三人音乐被贬为“非主流”,但如今被重新审视为互联网原生文化的先驱。他们用低成本创作打破行业壁垒,证明“草根也能定义流行”,启发了后续独立音乐人生态。对听众而言,他们的歌曲不仅是音乐,更是青春期的情感容器:抄歌词、换QQ空间背景音乐、用MP3分享耳机的场景,构成了千禧一代的集体仪式感。“三巨头时代”是华语音乐从传统唱片业向数字时代过渡的缩影。许嵩的批判性、汪苏泷的商业化、徐良的草根性,共同勾勒出网络原生代音乐人的多元面貌。他们的作品或许不够精致,但正是这种“粗糙的真实”让一代人找到了自我表达的出口。时至今日,三人不同的发展轨迹也印证了:所谓“非主流”,不过是主流尚未理解的另一种可能性。 #以前非主流时期 #许嵩 #徐良 #汪苏泷 #曾经的美好回忆 #音乐鉴赏



评论:


如果觉得我的文章对您有用,请随意打赏。您的支持将鼓励我继续创作!

更多热门说说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