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今天的农历是夏代历法,以一月为正月,如果是商朝则是十二月为正月,周朝以十一月为正月。
古人以日月相交一次为一辰,一年为十二辰,战国时又把十二辰分别对应一个动物,称为十二禽,但此时还不是十二生肖,仍属于神学犯愁。
云梦秦简中的日书盗者篇用十二禽对应十二种样貌的人,这其实就是今天所谓的面相,不以证据推导事实而用相由心生判断人品。
其中对卯兔对应的盗贼样貌形容为“脸大,下巴短,塌鼻子,常于夜间出没在草丛中”,确实符合兔子的特征。
秦汉之际十二生肖开始形成,但初期有两三种并不固定,一直到东汉才正式定型,这个情况和西王母东王公组合以及四神组合一样。
战国的屈原在《天问》中就感叹为什么月亮可以死而复生,可以有兔子在其中。最迟马王堆帛画已经把兔子和月亮联系在一起。西汉晚期发展出捣药玉兔和众神形成组合。
汉代众神组合的定型也意味着信仰下沉至民间,十二生肖从神学转变为民俗。
目前可见最早的兔形象为五千年前凌家滩文化的玉兔,商代玉兔同样流行,西周晋国有众多精美的兔形青铜器,汉代兔子多以神祇的形象出现在画像石,铜镜上。隋唐白兔成为法定祥瑞,兔子影响越来越深入民心。明代以后随着御制品的出现,兔子形象重新被皇家所喜爱。




评论:
子期: 范畴,犯愁[呲牙笑][呲牙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