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上,文化思想最灿烂的时代在春秋战国时期出现的百家争鸣,再后来就很难出现那样的文化盛况。
后世有着更为丰富的文化资源,比先前的人更容易获取知识,尤其是现在的信息时代,但为什么更容易获取知识反而没有再出现过百家争鸣的盛况呢?
我仔细的思考了一下,这跟我们当前的文化属性、社会机制、生产力以及主流价值观息息相关。
从这几个方面看,可以追溯下历史:
秦始皇统一文字;焚书坑儒,统一思想;废封国,立郡县;汉武帝独尊儒术,罢黜百家;隋文帝创立科举制度;明朝出现的八股文。
这些奠定了以后中国文化属性的基础,使得人们以官为贵,使大多数人都往考取功名的路上挤,参考范进中举,然而考取功名,所接触的知识大都是儒家那一套,你能指望这批知识分子在儒家的基础上,再次出现思想文化的盛况?
为什么现在社会没有科举制,也很难出现思想盛况呢?再分析下去,篇幅就太长了,有时间再说吧。
评论:
云上雪: 历史学得不错
A: “国际贸易”
阿甘: 强调统一和所谓的主流价值观,又怎么会产生不同意见呢,思想也是环境的产物,缺乏了生长的土壤,再好的思想也无法发展和传播[吃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