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遇見发布时间: 2022-10-19 17:23:56 浏览:6 次 发布地: 深圳市 天气: 晴

        【師徒】 最早的[師]字,是一個計量單位。 師,二千五百人爲師。——《說文》 這2500人的計算,來自於《周禮》,是一種建制: 五人爲伍,五伍爲兩,四兩爲卒,五卒爲旅,五旅爲師。——《周禮·地官·小司徒》 後來,“師”演變成一個角色,一個人如果能帶領好2500人打勝仗,那他就可以稱為“師”。(先有師,后有帥) 時間流逝,概念逐漸演變,如果能教授很多人,而很多人又感覺學習到了(這是雙向過程,不是單向),這個人也可以稱為“師”。到了韓愈《師說》就規範了一個標準:師著,傳道授業解惑也。 傳道授業解惑,這六個字其實很重。能傳道之人,必須先自己悟道明道,而且還要找到讓別人也能悟道的方法,很多人自己悟道的境界很高,但就像“茶壺煮餃子”一樣,倒不出來(說不清,道不明),也不可以為師。 授業,首先必須自己先有“業”,這個“業”,不是現在創業的“業”,也不是佛家的“業”,而是三十而立,成家立業的“業”,這個字的內涵到底是什麼,很難去概括,古人認為,人必須先有家,有族,有国,才可以有業,業是很多“事”的集合體,而這些事必須對家對族對国有發展意義,直白地説,就是人活著必須為這個世界做出正向的建設,這才是[有業],有業的人才可以[授業],就是把這種正向的能量傳遞下去。 解惑,是最難,也是最高層次,現在的老師,拿著一本〈教育手冊〉,按照標準答案教育學生,這不是解惑。傳道,承傳的是一種方法,而不是一個答案,授業,傳授的是事業,而不是財富,解惑,學習解答心中的疑惑,而不是學會了考試。(相對)不惑,才可以清明,但人內心的[惑]是永遠解不完的,所以學海無涯。 書中言:真正的大師,是永遠保持一顆學徒的心。 能將自己放在學徒的位置,向所有人學習,其實也是“解惑立業習道”的一種方式,真正的大師,會將所有人當做同學,一起探討,一起學習,可惜這樣的人實在太少了。 修道之人,之所以要躲到深山裡,其實怕的不是別人的叨擾,而是自己跳不出自己的魔障,但是如果心中沒有放下,躲到深山里又能修到什麼。人最終是以天地為師,而最基本的就是先有一顆學徒的心。虛心,心不虛,眼裡就什麼都裝不下,讀再多的書,又有何用。 #讀書筆記 #師說 #師傅 #哲學 #教育

评论:
行走的曼陀罗: 您可为人师
作者: [捂脸哭]差遠了,苦於尋師問道,心中無數疑惑。
行走的曼陀罗: 孔大大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先生可解惑便是师,[比心]


如果觉得我的文章对您有用,请随意打赏。您的支持将鼓励我继续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