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ParanoidAndroid发布时间: 2024-07-04 06:04:10 浏览:11 次 发布地: 天气: 晴

        千高原25: 主题:交织的语言层 (接千高原24) 要解决内容和表达的不同与语言不诉诸于外部要素之间的矛盾,我们要理解内容和表达之间的区别的本质。首先,虽然内容和表达从不同的维度构成了语言(一个是语言的身体,一个是语言的口令,也就是说,一个是实体的变化,一个是非实体的转化),它们之间是必然相互关联的,这也是语言学无法和语用学分离的原因。其次,内容和表达的区别是范畴的(categorical)或属性的(attributional)的区别。通过了解斯宾诺莎的属性(attribute),我们可以更好的理解属性的区别的意思。对于斯宾诺莎来说,本体论有三个主要范畴:实体(substance),模式(mode),和属性(attribute)。实体指向的是整体,而模式则是这个整体的部分的或者有限的表达。属性则是感知实体的表达的方式,比如面对同一个模式,人和猫肯定(由于身体不同的构造)拥有不同的属性,也就是拥有不同的感知方式。通过这三个范畴,斯宾诺莎解决了(自认为解决了)笛卡尔的身心二元论,因为身体和心灵时面对同一个实体时不同的属性。(我认为德勒兹借用了斯宾诺莎的“属性”概念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是他们的形而上学都是物活论而不是形式质料论的) 将斯宾诺莎的范畴放在德勒兹的语境下,我们可以说:语言层中的身体(bodies)和口令(order-words)的区别就是在面对一个配置(斯宾诺莎的substance)时不同的属性。但德勒兹和斯宾诺莎的区别是,斯宾诺莎认为身体和心灵作为两种属性,与实体之间的关系依然是表征性的(representational),表征性会带来主客体之分的问题(实体会被看作被表征的客体,而属性则是具有表征功能的主体)。而对于德勒兹来说,由于语言层本身具备将其他层超编码的功能,所以某物,或者某词,或者x,即可以作为一个被表述的实体,也可以作为一个口令,x在实体的形式和非实体的形式中不断的相互转化着,这个过程是连续的,相互补充和排斥的,不存在谁决定谁。换句话说,词语(order-words)是事物(bodies)的非实体的形式,而事物是词语的实体化表达。 强调语言学和语用学的不可分离,德勒兹继续批判了乔姆斯基的语言学。乔姆斯基认为,掌握语言的可能性是基于在语言中存在着一个深层的语法结构。德勒兹对乔姆斯基的批判是相互关联的两个方面:一方面,德勒兹认为乔姆斯基的深层语法结构不够抽象;另一方面,乔姆斯基将语言学和语用学分离了。正是因为乔姆斯基的语法结构不够抽象,以至于他认为语用学是影响语言学的外部要素。但是,为什么不够抽象会导致诉诸于外部要素? 这就要说到德勒兹对“抽象”这个概念的定义。对于德勒兹而言,“抽象”的反义词不是“具象”,而是“分离,不相关”(discrete)。也就是说,乔姆斯基的问题在于,他用一种离散的方式思考语言学,试图将语言学看作是一种树状的形式。而在德勒兹的“连续”的视角下,不但语言层的形成是连续的,语言层和身体以及环境之间的关系都是连续的,语言层一直都向外打开。 #SSR计划 #SSR知识星人 #SoulReal知识 #博闻强识 #知识大咖 #知识 #哲学#哲学.千高原



评论:


如果觉得我的文章对您有用,请随意打赏。您的支持将鼓励我继续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