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家长都说,我的孩子小时候很乖,现在完全变了一个人,这个“变”的意思是说:“孩子以前听我的话,现在不听我的话了。他现在居然敢做他自己。”那从心理发展的角度来讲,一个孩子从能管教到无法管教,到底经历了什么,或者孩子在表达什么。
从心理发展的角度来讲,孩子在婴幼儿阶段和父母的关系往往是比较好的,这个阶段孩子的需求往往比较简单:被看见、也可以叫#索取表扬或被认可,这个阶段典型的表现就是孩子做事会以得到表扬为目的,只有夸他,他才愿意做事;你只有说他好棒,他才愿意扫地;你只有夸他是个好孩子,他才愿意认真做作业;你夸他真厉害,他才愿意给你搭把手。这个阶段几乎接受不了失败、挫折,或者负面的评价,一次失败就可能打击他们很久,或者为了维持好孩子的形象,他们会通过作弊或其他的手段使自己成为父母眼中的好孩子。
慢慢的孩子会发现,有些时候即便做好了,得奖了,依然没能得到父母的赞扬。因为当孩子逐渐长大,依赖性没有那么强的时候,父母的精力要分很多在工作、生活、关系处理上,孩子的心理需求就会进入到第二个阶段:寻求关注。
“我都已经完成作业了,我已经按你们的要求做到了,你们怎么还不表扬我?忽略我?”孩子这个时候会有#不满和委屈,因为孩子的这些行为,在父母的眼中已经成为了#应该。“这是你应该做到的事情、这是你本来就该完成的事情。”慢慢的,父母的心态发生了变化:#缺少了曾经为一个新生命一点的成长,就欢欣鼓舞的状态,孩子表现越好,换来的是父母越高的要求,这个时候,#孩子内心会有沮丧和挫败。
所以孩子会换各种各样的方式来获取关注:上课故意发出奇怪的声音、和同学推搡、说话的时候故意在旁边搞怪捣乱、没事就惹个事儿,有的孩子性格比较内向,他们就用消极的方法来吸引关注,比如说丢三落四,这次丢了课本,下次丢了外套,什么都做不好,想让爸妈帮忙,这也不会,那也不记得,一遍一遍喊妈。
如果孩子全力以赴想要引起你的关注,那你依然无动于衷,忽视他,那孩子就会进入第三个阶段,就是:#叛逆。你让他往东,他偏往西,你让他别调皮,他偏要惹个几个麻烦事儿给你看看,你让他赶紧写作业,他偏天躺在沙发上嘻嘻哈哈的看着你,你就感觉在和他进行一场#无形的拔河比赛,要么你让步,他赢。要么你用权威压制,他听话,你赢。每天就这样拉扯来拉扯去,如果我们一旦习惯了使用权威压着孩子,通过打骂让他服从,那孩子内心就会积累很多的怨恨。
进入到心理发展的第4个阶段:#报复。你让我难过,我也要让你伤心。这个时候你越讨厌什么,我越要做什么,说粗话骂人能让你气急败坏,那我就时不时的骂一两句,打弟弟妹妹能让你跳脚,那我就打给你看,晚上回来的太晚,让你失控,那我偏故意晚点回。到了这个阶段,父母基本上束手无策了,打也打了,骂也骂了,不凑效不说,孩子闹得越发厉害。
最棘手的是第5个阶段:证明自己无能。大都出现在青春期,当孩子找不到自己的位置、找不到自己的价值、找不到存在的意义,他就会放弃自己,他会觉得自己一无是处。为了避免进一步的打击,他会用行动告诉你,不要对我抱有任何的幻想,我做不到。他们的性格里已经看不到积极向上的痕迹了,他们的口头禅可能就是:不要你管。然后躺平摆烂、啃老。所以明白了孩子在成长过程中所缺失的心理营养,才知道如何与孩子重新相处,每个家长都应该重新审视与孩子的关系,学习如何尊重、平等、支持、共情的沟通。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