腊月过了一半了啊,这一年的农历也快过完了。
朋友们最近感叹最多的就是,这年,似乎少了些味道。
我倒不那么想叹惋这件事,我觉得这是时代进入快节奏的必然结果。
北方的冬天很漫长,小时候在农村,家家户户进了冬天,除了搓棒子、捡柴,似乎就没什么体力活儿了。即便是在外打工的人们,也会提前大概半个月回到家。
所以没有其他事情可做的情况下,过年就成了一个大事儿。
积酸菜、腌咸菜疙瘩、做酱、杀猪、磨面、做豆腐、蒸年糕豆包、剪窗花、刻挂钱。
小时候在老家,年前必然要参加几次杀猪宴。这是农家每年只有一次的社交活动,席上全是硬菜,相当的隆重。
所以,那时候腊八,可不仅是提醒你要喝粥了。“过了腊八就是年”是实打实的从喝粥到吃肉的过程。
而现在,生活节奏变得飞快,年轻人跑得越来越远。大多数都是过年前一两天才放假,匆匆忙忙的赶回家。
过年这事,没有了漫长的准备期,对过年的期待自然就低了许多。
期待,这种心理体验时间越长,个体对期望结果的期望值会逐渐增加,对结果的认知和思考也会更加深入。当期望实现时,个体会有一种强烈的满足感和成就感,这种感觉会进一步增强他们对期望结果的重视和认同。
所以,“年味儿”……
不是禁止了某些事情就丢掉了,也不是恢复了某些事情就找回来了的。
不是那台晚会用了烂梗就消失了,也不是某个大师回归就续上了的。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