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7个故事《国舅多金(上)》
1
郑国舅很抠门,名满京都。
他是太后的亲弟弟,岁数足足小了一轮,又不偏不倚大了当今的小皇帝三岁。
自古君子佩玉,以示风雅,国舅却实在得很,五个从小到大的特制铜板,串在一根穗子上,招摇地挂在腰间。
小皇帝好奇问过,国舅颇为自得,“寓意五谷丰登,一生管饱。”皇帝默。
五个铜板一出,就知道是国舅来了,满街摊贩唯恐避之不及——
国舅之抠,天下绝无仅有!
青鸾宫里,郑国舅苦着一张脸,座前的太后缓缓道:“听闻国舅近日在街上与一摊贩颇有些争执,可有此事?”
郑国舅一声叫苦,又是哪个兔崽子在嚼舌根,心里骂着,面上却一脸堆笑地上前道:“正是,昨儿臣弟上街,见一个小摊上的雪梨晶莹剔透,便买了一些,那摊主却多算了臣弟一文钱,这才起了些争执。”
顿了顿,他小心翼翼地望了一眼太后,补充道:“此件事上,臣弟有理有据,并无理亏。”
太后不语,望着郑国舅,眸中闪过无奈、闪过怜惜、还闪过一丝恨铁不成钢,“国舅府的吃穿用度一向不曾短缺过,哀家也不曾亏待过国舅,国舅何至如此?”
(后续故事见评论……)
评论:
作者: 郑国舅正色道:“太后有所不知,臣弟与那摊贩争的是一文钱,却又不是简单的一文钱。自古以来,多少英雄好汉都难倒在这一文钱上,而物价变调,民生动荡,天下大乱,更都是从这一文钱开始的。”
太后默然,半晌,抬袖抹泪:“昭儿,你在外流落的那几年,究竟吃了多少苦?”
郑国舅一声叹息,默默走到太后身边,递巾喟然:“太后又开始伤感那些陈年旧事了。”
太后抬头接过手巾,泪眼婆娑,“现下又没外人在,你还是叫我太后吗?”
郑国舅无奈,恭恭敬敬的一声:“娘亲。”
太后欣慰地再度泪涌。
她一把抚住郑国舅的手,又是慈爱又是担忧:“你这副样子,叫哀家与郑氏一族怎放心将江山交到你手里?”
作者: 郑国舅一咬牙,目视着太后,视死如归,一字一句:“孩儿其实一直有着难言之隐,唯恐母亲与大将军将来后悔莫及,如果让孩儿承君主之位,只怕大顺朝的江山要断后了,因为孩儿……”
郑国舅似下了好大的决心,望着太后悲痛地吐出三个字——“好、男、风。”
平地里一声好大的雷,郑国舅明显看见太后身子晃了晃,还来不及暗喜,一个懒懒的声音从背后响起:“风越来越大,乌云都聚了起来,看样子怕是要落雨。”
小皇帝一边说着,一边漫不经心地走了进来,丰神俊秀,施施然一个叩首:“儿臣给母后请安。”
郑国舅僵在原地,瞬间从霜打的茄子成了被雷劈焦的茄子。
3
从青鸾宫出来,郑国舅心灰意冷。
作者: 他那视死如归的最后一句,他的皇帝侄子约莫是听见了,他这张老脸算是丢到护城河里去了,走之前小皇帝竟还似笑非笑地望了他一眼……
郑国舅悲痛欲绝。
奔回国舅府,他抱着那一篮罪魁祸首的梨子,哀怨地开始狂啃,啃着啃着惆怅莫名,望着一院落叶一声叹息,想起了和小皇帝的初遇……
所谓不打不相识,那年他九岁,小皇帝六岁,两人舅不识侄,侄不识舅的,第一次碰面就在宫里一处假山下痛痛快快打了一架。
打之前他气焰嚣张得很,仗着自己大点高点,揪着那个粉雕玉琢的小人撂狠话,说要打得他趴下来喊爷爷!
结果趴下来的却是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