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我们言行背后的感觉比我们做了什么或者说了什么更重要,我们说话的语气往往能最准确地表达我们言语背后的感觉。注意,问孩子该怎么做要比告诉孩子怎么做,更能引起孩子的注意。
2.孩子们的觉察能力很强,但解释能力很差。他们的行为取决于他们所相信的事实,而非真正的事实。
3.孩子的首要目的是追求归属感和价值感。所以,孩子们的不当行为是建立在对怎样达到归属感和价值感的错误想法之上。
4.一个行为不当的孩子是在试图告诉我们:我感受不到归属或自我价值,而且我对如何得到它们抱有错误的想法。当一个孩子的行为令人讨厌时,就很容易理解为什么对大多数大人来说,很难不去在意孩子的不良行为,但却很难分辨其背后的真实含义和信息。
5.“我只是想有归属感”。理解这一概念,是大人更有效地帮助行为不当的孩子的第一步。当孩子行为不当时,要冷静思考,并且问自己:“他真正想告诉我的是什么呢?”时刻牢记住,在不良行为的背后,是一个仅仅想要有所归属感并且不知道该怎样以一种恰当、有效的方式来达到这一目标的孩子,你就不良行为就会有不同的感觉。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