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孙先生说文化发布时间: 2024-11-01 09:54:50 浏览:5 次 发布地: 邢台市 天气: 晴

        十月初一,本地县志载各扫墓并制纸衣焚墓间曰送寒衣。封建社会女性地位低,去世后入谱树碑有姓无名,值此时节,有感而发小叙一下我的高祖母,封建时期的卓越女性。高祖母大人孔氏讳令秀,本地西候村人,年逾近九十高龄,是一个生于清朝,历经民国至解放后跨越三个时代。她是衍圣公后裔,她的父亲是清末本地的学霸,成绩优异被保送北京国子监拔贡生,朝考二等授县职,身在官宦书香世家,高祖母与兄长从小饱读诗书在封建时代拥有独立思维的女性实为罕见。高祖母婚配本县齐村孙门,我的高祖父一门两代三科举,着实是门当户对,高祖父继承家里数百亩良田,是本埠开明的乡绅,中医第二代少东家。孔氏贤惠,古人常说“妻贤家兴”可谓有征矣,她的一生总是与人为善,宽厚待人,也给后辈们做了榜样。高祖母博学多才但为人谦逊,那时候村里大多数人不识字,给孩子起名字总是以数字或动物为名,高祖母总是乐此不疲的给村子里前来求助的村民新生儿起名字。民国时期军阀混战天灾人祸,本地大股小股盗匪横行,而当时本县负责保境安民的组织叫“红枪会”,当时公推西候村孔德铭为红枪会总团长,孔德铭是我高祖母的侄儿,是直隶第四师范(邢台四师)就是今天邢台学院的高材生,时本地有村民几人临时为匪被红枪会抓住要执行枪决,他们的家里人来我家求助高祖母,高祖母宅心仁厚,于是我的曾祖父(民国部队当过医官)就去找表兄孔德铭总团长说情,让这些家庭免于了亡夫、亡父之痛。高祖母的女婿是八路军高级干部,抗日名将,路东剿匪总司令,抗战时期形势紧张就长期住在我家,对于革命一家人是同情并支持的,出人出钱不在话下。因为有这几层关系,使整个家族在天灾人祸的动荡时期免于流离之苦(诸位大概不知道的是,民国时期有多乱,简单分享一下些许不可说的残酷,普通百姓家娶媳妇,各地的伪匪恶霸打听后就得睡头一晚上,可想当时时局之乱、百姓之苦……)。古人说读书明理,为善必昌,高祖母是个才女,饱读诗书,谦逊内敛是个有独立思维有远见的卓越女性,她的身体力行也影响了家族一代又一代人(59-61三年大饥荒时期,饿死人时有发生,我家亦是断粮数日,可高祖母的儿孙们依然把家里仅有的食物优先孝敬给高祖母吃,高祖母自觉年过古稀不忍食之,宁可自己挨饿又把食物给了了小曾孙……)。她们虽然早已作古,而他们之精神,还在传承、延续着,延续着……。(书于十月初一日扫墓归来)







评论:
Souler: 孙先生风雅超群


如果觉得我的文章对您有用,请随意打赏。您的支持将鼓励我继续创作!

更多热门说说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