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𝘙𝘖𝘠💥发布时间: 2025-02-09 01:03:18 浏览:4 次 发布地: 北京市 天气: 晴

        过年期间,看了电影《好东西》。本身对女性题材毫无兴趣,但豆瓣9.1的高分和宋佳的演技肯定,看完了整部电影。整体还是非常好算佳作,值得一看,尤其推荐男性同胞观看,让大家反思在与女性相处时,是否真正做到了理解交流。 “生活的理想,就是为了理想的生活。”《好东西》宛如一面镜子,映照出女性在都市中的成长轨迹,以轻盈温暖的叙事手法,探讨深刻的现实议题。 一、原生家庭:隐痛与救赎 影片借小叶和王铁梅母女的关系,展现了原生家庭对个体的深远影响。小叶成长于暴力压抑的家庭,母亲因家暴迁怒于她,还向她灌输“月经羞耻”观念。成年后的小叶形成讨好型人格,在恋爱中不断“倒贴”,只为证明自己值得被爱。与之相反,单亲母亲王铁梅承受着传统母职的重压,育儿与工作的双重负担让她疲惫不堪,过度保护女儿茉莉又使她陷入“完美母亲”的焦虑。这一对比,凸显出现代女性在家庭角色中的复杂困境:既要对抗社会对母职的刻板期待,又要直面自我价值感的动摇。 不过,影片并未一味沉浸在悲情之中。小叶与茉莉的互动带来了温暖与希望,茉莉对“月经是脏东西”的反驳,暗示着代际创伤能通过新一代的觉醒得以破解。当小叶在铁梅怀中听到那句“总有人该对你说对不起”时,泪水夺眶而出,这象征着女性间的情感支持,正填补着原生家庭缺失的认同感。 二、女性独立:打破与重构 《好东西》的女性主义表达并非简单的性别对立,而是通过丰富角色展现女性独立的多元可能。王铁梅在事业与母职间艰难平衡,尽显坚韧;小叶以看似“恋爱脑”的姿态,勇敢挑战传统情感关系中的被动性。正如小叶所说:“女性不需要被定义,甚至可以制定新规则。”茉莉学打鼓时,小叶那句“你怎么打,女孩就怎么打”,直接有力地消解了性别规训。 过去,因生产力关系,女性被局限于家庭,职业选择少,话语权微弱,自我价值依附他人。如今,生产力发展,女性步入各个领域,教育普及赋予知识,经济独立带来底气,她们不再受传统观念束缚,勇敢追求热爱,让独立成为现实。 影片对男性角色的解构也十分巧妙,像满口“结构性压迫”的前夫哥、精致利己的胡医生,被塑造成“女权表演家”或“爱情障碍物”,以反讽揭示男性在性别议题中的虚伪。但这并非否定男性价值,而是从女性视角重构叙事权力,促使观众反思“男性凝视”。电影强调女性主义的核心是“选择的自由”,铁梅选择对抗网暴,茉莉选择做观众,表明独立是自主决定人生走向。 三、生活态度:幽默与温暖 在严肃的现实议题面前,影片以轻盈笔触融入浪漫色彩。通过家务劳动拟声化、茉莉天真提问等细节,将女性困境转化为诗意表达。比如铁梅做家务的声音被小叶谱写成自然交响,既暗喻女性劳动的隐形价值,又以幽默化解了苦难的沉重。 女性间的互助是影片温暖的底色。铁梅与小叶的邻居关系从冲突走向共生,她们分享食物、照看孩子、共同创作音乐,构建起充满爱的微型情感共同体,成为现代都市“非传统家庭”的缩影。影片拒绝宏大救赎,聚焦生活细节的治愈感,茉莉化解小叶的羞耻感,铁梅在女儿鼓励下与自我和解。“如果你觉得快乐,那就是好东西”,传递出幸福存在于当下真实体验的生活哲学。 《好东西》的独特魅力在于,用轻盈叙事包裹尖锐社会议题,既不回避女性困境,又给予观众希望。它借“不完美女性”的成长故事,传递出女性主义是自我解放路径,轻盈视角本身就是一种力量的观点。关于豆瓣9.1的评分,觉得有些灌水,它超过 9.0《我不是药神》《怦然心动》《楚门得世界》等公认佳作,显然不太合理,但不可否认,这仍是一部值得一看的好作品。于轻盈处见真章。 #优质瞬间计划 #我的观影报告





评论:
Blue ice 💥: 不知道怎么赞了,此处应有会说话的苟蛋[庆祝]


如果觉得我的文章对您有用,请随意打赏。您的支持将鼓励我继续创作!

更多热门说说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