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死亡这个话题难免有些太沉重了”
事实上如果“我们对死亡有多的思考,便能帮助我们更好的活着”加缪在《局外人》中提到,亲人葬礼上的哀泣不过是一种当众表演的孝道。是谁规定一定要在亲人的葬礼上哭泣?为何不能带着对其生前美好回忆的追悼欢笑地送其离开?
实际上,我们真的不需要去强制让自己的人生有意义。能做的的就是,立足好当下,做自己所能理解的实质行动,并且不被定义和标准绑架,只有“不配合”才有自由的可能。有时候明知无意义,可是往上推的姿态就是自我的拯救,在做的过程中,也就知晓了自己的存在。读到“加缪”的书,“唯一有意义的就是经历,不能希望活得更好,而要活得更多,去打开自我生命的更多可能性。”
尤其是看到那些在努力生活的人时,相比虚无更多的是,价值感上的羞耻,因为你清楚这样的状态离你自身所认可的生活方式相去甚远。结论就是,不能不卷,但要懂得什么东西值得卷,什么东西卷了对我们是无意义的,人们总是习惯了按定义好的模式去思考办事,却很少去反思制度的设置问题,所以要清醒,基于自身真实的需求,摆脱道德绑架,拒绝多余而没有意义的狗屁工作。
在对荒谬反抗到底的自由精神中获得内心极大的满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