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发布时间: 2024-05-23 14:11:50 浏览:2 次 发布地: 东莞市 天气: 晴

        每日一读《战国策•魏一•魏文侯从谏》 原文: 魏文侯与田子方饮酒而称乐.文侯曰.钟声不比乎.左高.田子方笑.文侯曰.奚笑.子方曰.臣闻之.君明则乐官.不明则乐音.今君审于声.臣恐君之聋于官也.文侯曰.善.敬闻命. 译文: 魏文侯请田子方喝酒,旁边奏起了音乐。文侯听着,说道:“这编钟的音没调准吗?听起来不协调,左边的偏高呀。” 田子方没答话,只微微一笑。 “先生笑甚么呢?”文侯问。 “我听说,贤明的国君,心思都放在国事上;不贤明的国君,心思才放在吹打弹唱上。”田子方道,“现在您这样精通音乐,对于国家的政事,我怕您就会不那么精明了。” “先生说得好。”文侯道,“我一定会记住您的教导。” 后记: 田子方,战国时期魏国人,孔子弟子子贡的学生,于道德学问闻名于诸侯。 魏文侯(公元前472年~公元前396年),姬姓,魏氏,名斯,安邑(今山西省夏县)人,魏桓子之孙。公元前446年,继承晋国魏氏领袖。是魏国百年霸业的开创者,战国时期魏国开国君主。 前413年,周威烈王正式承认韩、赵、魏三家为诸侯,与晋侯并列,即由这一年正式进入战国时代。 “初命晋大夫魏斯、赵籍、韩虔为诸侯”。(司马光《资治通鉴》) 魏文侯在位50多年,礼贤下士,知人善任,在战国七雄中首先实行变法,改革政治,奖励耕战,兴修水利,发展封建经济,使魏国在战国初期成为最先强盛而称雄的国家。后来的秦孝公和商鞅变法都是以魏氏为蓝本的。 魏文候除了对秦国进行军事打击,还从文化上进行渗透,“西河学派”就是在这一背景下产生的。当时魏文侯知道秦国对中原文化很崇拜,便重用当时著名的大儒子夏,拜子夏为老师(帝王师),在西河讲学。 子夏是孔子的学生,名卜商,比孔子小四十四岁,生于公元前507年。魏文侯在延请子夏来西河的时候,子夏已是百岁老人,而是眼睛已经瞎了,真正讲学的是子夏的弟子齐人公羊高、鲁人谷梁赤、魏人段干木和子贡的弟子田子方。 由于子夏做了魏文侯的老师,而且亲自坐镇西河,华夏文化的重点就转到了魏国的西河,形成了著名的西河学派。子夏在西河的象征意义极其重大,不仅对秦国、楚国、赵国这些边地诸侯国的怀化作用十分显著,而且使魏国俨然成为中原各国中的文化宗主国。 《资治通鉴》还记载了另一篇“文侯从谏”: 魏文侯使乐羊伐中山,克之;以封其子击。文侯问于群臣曰:“我何如主?”皆曰“仁君。”任座曰:“君得中山,不以封君之弟而以封君之子,何谓仁君?”文侯怒,任座趋出。次问翟璜,对曰:“仁君。”文侯曰:“何以知之?”对曰:“臣闻君仁则臣直。向者任座之言直,臣是以知之。”文侯悦,使翟璜召任座而反之,亲下堂迎之,以为上客。 意思是说: 魏文侯派乐羊子攻打中山,攻破了它;然后把中山封给他的儿子击。 魏文侯向群臣问道:“我是怎样的君主?” 群臣都说“您是仁爱的君主。” 任座说:“您得到中山,不把它封赏给您的弟弟却把它封赏给您的儿子,怎么能说是仁君?” 文候发怒了,任座跑了出去。文侯又问翟璜,翟璜回答说“您是仁君。” 文侯问道:“您凭什么知道的?” 翟璜回答道:“臣听说国君仁爱臣子就直率。刚才任座的话直率,我因此知道您仁爱。” 文侯高兴了,就让翟璜叫任座回来,他亲自下堂迎接任座,把他当作上等客人。 #SoulReal文学 #中国古代文学



评论:
无常: 打个有威风的哈欠
作者: 然后继续睡[捂脸哭]
无常: 主要是战国策它听不懂


如果觉得我的文章对您有用,请随意打赏。您的支持将鼓励我继续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