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立春。
“帝张四维,运之以斗,月徙一辰,复返其所,正月指寅,十二月指丑,一岁而匝,终而复始。”
立春日,四时之始,斗柄回寅,春回大地,万象更新。晚亦可见南部星空,福禄寿三星一线,三星高照,新岁来到。
立春三候:一候东风解冻;二候蜇虫始振;三候鱼陟负冰。
立春意味“阳气上升,万物更生,新岁开启”。斗转星移解释了新岁,那么为什么万物开始更生的这天,我们称作“立春”?由于字的演变,讹变,立春二字已失本意,我们只好溯本求源。
“春”,甲骨文里(A),“春”是三“木”一“日”中间夹个“屯”(G),以三“木”一“日”表意,以“屯”表音,是形声字。其原义便是“春阳抚照,万木滋荣”。B金文,C小篆虽有改变,但仍保留了其形声表意的结构。到了D秦隶,也就是程邈简化小篆所得字体,便已不复有日木屯之意了,到汉隶则更离谱,从而一直离谱至今。
再看“立”。甲骨文的立,如人立地,“提刀而立,为之四顾,为之踌躇满志。”
古“立”(图5),字形为“大一”。大,为道;一,为德。以图象义,“大”居“一”上,即“道以德显为立”。老子:“吾未知其名,字之曰道,吾强为之名曰大。”大,就是道的名。大道立于地,就是立。
“立”(图9)上面的“S”,也就是“玄之有玄”的“玄”(甲骨文“玄”),是指道与德流输到大地,会于人。这个立字完美揭示了“天、地、人”与“道、德、人”的整体立意。而“S”玄曲波在字的顶部以及两侧的象形,又合“玄之有玄,众妙之门”的本义。
如今楷体的立字,两点立在天地之间,另外一点高悬天外,出现了天地分离与人天相隔之象,丢失了“立”的初始本义。
所以“立春”,便是“大道德显”状一,阳光抚照,万物滋荣。造字有乾坤,书写演变只是个名相,却丢了本相。就看P4那两个字吧。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