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夜口渴起床喝水,习惯性去书房翻一下,一本《伟大的中国绘画》引起了我的兴趣,我略略思索就想到了这本书的来历,买给小公举看的,但小姑娘几乎没怎么翻过,反而是我断断续续的把这本书看完了。
其中《千里江山图》的故事最令人唏嘘不已,图上有北宋著名奸相蔡京的题跋一处:政和三年闰四月八日赐。希孟年十八岁,昔在画学为生徒,召入禁中文书库,数以画献,未甚工。上知其性可教,遂诲谕之,亲授其法,不逾半岁,乃以此图进。
《千里江山图》作者王希孟可以称得上中国绘画史上仅有的以一张画而名垂千古的天才画家。据说他十多岁就进入当时宫中"画学"为学徒,偶然被宋徽宗赵佶发现他重剑无锋,大巧不工,随后被召入内宫侍奉徽宗左右,宋徽宗慧眼独具称他"其性可教",于是亲自教授其画法。经皇帝赵佶亲授笔墨技法之后,少年技艺精进,初露锋芒。
时间来到徽宗政和三年(1113)四月,少年王希孟用了六个月时间终于绘成名垂千古的《千里江山图》,一飞冲天,天下谁人不识君,时年仅十八岁,画完千里江山图后天妒英才,不久便英年早逝。
《千里江山图》与《清明上河图》是同时期的作品,但面积比上河图要大上四倍,高半米余,长近12米。据说观赏它的方式是将长卷缓缓打开,一手拨,一手卷,一章一章观赏,直到12米的尽头。奇妙的是,即使平视看画,却像站在高处,俯瞰千里江山,让人心胸开阔,壮怀激烈,久久不能平静。
王希孟在此画中展现的超细腻的画风,既体现了当时北宋院画工整严谨的时代风格。又有自已独有的青绿山水画法,整幅画卷用笔精当,一点一画均无败笔。人物虽细小如豆,却动态鲜明。微波水纹均一笔笔画出,渔舟游船荡曳其间,使画面平添动感。综观全幅,又不失雄阔的境界和恢宏的气势远观近睹均令人折服。在用色上,少年大胆创新了青绿画法,色彩或浑厚,或轻盈,间以赭色为衬,使画面层次分明,色如宝石,光彩夺目……
当代最狂傲画家陈丹青评价王希孟时说道:“他降生在中国山水画的黄金时代,他的黄金时代是十八岁”“又有一个宋徽宗亲自给他调教。”言辞之间,尽是羡慕推崇之意。
所以在九百年之后的今天,少年画中的那千里江山勃勃生机的青绿色,还是能轻而易举击中我们的心灵深处的家国山河情怀。


评论:
在晓风残月里周而复始: 重点是他年轻且帅[笑而不语]
作者: 你的关注点
在晓风残月里周而复始: 翩翩少年郎,谁不喜欢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