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看到《百喻经》中一个故事:某人乘船渡海时丢了一件银器,于是便记下那处海水的性质。有一天,他经过一条大河,发现此处河水的性质跟他丢失银器处海水的性质一样,于是便下河寻找,自然无果。旁边的人就笑他,你是在海里丢失的银器,当然要在丢失地方去找,在这儿哪里找得到呢?(佛经版刻舟求剑)
我们生活中总是因为某种特质,而喜欢或者讨厌一个人。例如你曾经喜欢的人爱读书,好书法,身材高挑,皮肤白皙,之后这便是你的择偶标准,殊不知此后你遇见的所有人,都不是他,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当有人问你,你喜欢他哪里,你说他脾气好且善良,你说他长的好看又有才华,那换一个同样有如此特质的人,你还会喜欢吗?他如果变得暴躁,中年发福,你依旧爱他吗?王小波有句话我特别喜欢“我把我整个的灵魂都给你,连同他的怪癖,耍小脾气,忽明忽暗,连同一千八百种坏毛病。”,爱一个人仅喜欢他的优点是远远不够的,要接受的是他这个人。
有人曾问过我的择偶标准,我说,择偶怎么能有标准呢?当我遇见她的时候,我自然知道就是她了,应当以她那个人为标准,而不是拿着一个标准去找她。
我如果爱她,我们的生活自会谱写成我们自己的《浮生六记》。
评论:
橙汁: 说得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