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AppleU发布时间: 2025-02-07 11:07:41 浏览:0 次 发布地: 天气: 晴

        哎[阴险]下面果然讲到了这段话应征了我刚才的理解: 所以,抒情诗人的“自我”是从存在之深渊中发出来的声音;而现代美学家所讲的抒情诗人的“主观性”,则是一种虚幻的想象。 …… 即便愤怒的阿卡琉斯形象对他们来说以不只是一个形象而已,对于这个形象的愤怒表达,他们是怀着那种假象的梦幻般快感来欣赏的, 结果, 通过这种假象的镜子,他们就免于与其他人物融为一体了;与之相反,抒情诗人的形象无非是他本人,而且可以说只是他自己的不同客观化,因此作为那个世界的运动中心,他就可以道说“自我”了。只不过,这种自我与清醒的经验实在的人的自我不是同一个东西,而毋宁说是唯一的、真实存在的、永恒的、依据于万物之根基的自我。 嗯,翻译成东方智慧就是: 《道德经》里的: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再加上佛教里说的“心即是佛,我们每个人都是没有开悟的佛”。 #读书笔记 #书单 #尼采 #悲剧的诞生

评论:


如果觉得我的文章对您有用,请随意打赏。您的支持将鼓励我继续创作!

更多热门说说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