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南子:卷一·原道训》二十 我们都知道一个人的情绪管理至关重要,这是他能否做成一件事情至关重要的因素。 不仅如此,在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当中,能够合理的控制情绪,就能让双方彼此都能感到如沐春风。 一个高手向来都是一个情绪管理大师,而那些遇事便慌、或者因为一点点小事动辄暴怒的人,不仅容易一事无成,还会让自己处于一个恶性的环境当中,怨天尤人,不能自拔。 在曲黎敏老师的座谈讲课中,她就明确的提出: 一个人身上的病最早都是情志病,就是说一个人的情绪会让一个人生病。 《黄帝内经》讲:喜伤心,怒伤肝,恐伤肾,忧伤肺,思伤脾。 意识是任何一种情绪都不能太过,当一个人暴怒生气的时候,可以明确感受到心口有一股气顶住,这口气容易让人吃不下饭。 如果不及时疏导,慢慢累积(肝木克脾土),无形的气态能量最终会引发有形的物质堆积,就会形成各种湿寒疾病。 在医院里肝病患者区域通常大吼大叫,肺病区域大都客客气气的,脾胃区病大都眉头不展每天思虑很多。 一个心气短缺的人通常动辄大笑,而且笑起来没完没了;肾脏病的人经常感到恐惧和惊吓,也就是说,情绪是造成病症的一大原因,而病症也会引发不同的情绪表现。 淮南子在这里讲述了情绪和修行之间的关系,喜怒等情绪的失控,都是因为和大道有所偏离。 忧伤悲恐是因为德行不够,欢喜厌恶是内心有所偏执,所以嗜欲就会被躯壳现出来的人性所牵累。 人发怒时阳气上升导致阴阳失衡,进而造成破坏;过度高兴则会散发消耗挫伤阳气,进而悲愁渐起。 我们能感受到,当因为某件事开心大笑之后就会疲倦,这种疲倦是没有心气、是什么都不想做。 当我们迫切的想做什么的时候,我们的气息就会急迫嗓子沙哑;过度受惊和遇到大恐怖,行为就会癫狂(范进中举);精神上受了刺激忧伤悲伤,内心就会愤怒。 肺主忧,肺金过度消耗后就不能克制肝木,而肝主怒,肝木不能克制怒气就会爆发出来,诸此种种情绪的变化,病乃成积。 疾病是来自于情绪的积累,喜好和厌恶的东西越多,所要承担的祸患(疾病)也就越多,所以,人的内心能控制情绪,不为情绪所制,就容易获得成功。 通晓万物而内心不为万物所动,不被欲望占据,是源于内心宁静平淡。 所谓的平淡是真,说的就是:心平气和,恬淡虚无,简称平淡。 能把心不忧乐、通而不变、嗜欲不载、无所好憎、不与物散这五件事情做好,那么足以让人称之为神人。 所谓的神人,一切答案都在他们心中,不需要求人求物,万事反求诸己。 如此一来,我们的五脏就能宁和、思虑平静、耳聪目明、身强体健、通达而不乖乱,坚强而不折断;没有什么太过分也没有什么不及,处窄处不觉得逼迫,处宽处不觉得空旷,地位卑贱的时候也不会懊恼自卑,志得意满的时候也不会骄弛放纵,心神不急躁、精神不烦扰。 如此一来,我们就能站在天地之巅自由驰骋。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