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自性发布时间: 2023-04-01 21:19:48 浏览:5 次 发布地: 天气: 晴

        活出全新的自己(张德芬) “如果说我在这本书最大的收获是什么,那就是,无论现在外在的身份认同和小我是什么样,我都接受它的存在,因为没关系,我总能找到属于自己的秘境。” 我应该怎么形容自己此刻看完这本书的感受,用两个字概括就是:头大。 头大的感受从我到底讨厌什么样的人开始,会引起我强烈的情绪波动以至于难以接受的事情是什么。 我在亲密关系上一直不太能够处理好,回溯童年的时候,并没有找出特别难以接受的记忆。 一方面我在想我是屏蔽了自己大多数的感受,另一方面我又在反思是否是因为我有相对幸福而充实的过去,有一些机缘让自己能够抚平自己,没有特别多我认为是旧伤。 再往下挖一层,又或许是更深层次的旧伤? 换另外一个角度来说,又是否是在离开大学步入社会,将近三年的磨砺之中,我有心灵成长这方面的收获。 向东和幸雄两种明显的人物特征在我身上都有模糊的存在,但不准确。于是干脆回归到最核心的第一步:先唤醒自己,和自己相处。 序言部分最深刻的体会,可以用真相来概括,即使在某一个阶段自认为达到了还不错的水平,现实依旧会给你一击,不断的被打回原形又崛地而起。 譬如受害者模式,一定会不自觉的一次又一次的陷入小我作祟的身份认同,再又一次的觉醒。 这一本书讲的是疗愈的部分,我们持有什么样的信念,一定会吸引来什么样的经历,疗愈的前提依旧是认识自己。 若把身体比做房屋架构,思想感官比做装潢色调,家具,灵性决定了这套房子的空间。 观察自己 1.觉察到自己有负面情绪(不舒服) 2.观察此刻的肢体动作 3.观察此刻的思想 4.观察允许不抗拒此刻的自己(允许自己难过/负面) 从后知后觉自己的行为模式,到当知当觉,通过不断的观察和收回意识,做到先知先觉改变本能的反应。 相信自己的内心,有那一股不批评,不制造二元对立,赞成或不赞成,只是如实的观照,慈爱,充满同理心的接受自己的力量,内心就是自己的家。 任何能够让自己感受到悸动,深沉的喜悦或平安的活动,都能够提升自己的灵性空间:自己喜欢且需要投入创意的艺术创作、感受自然、照顾宠物花草等,核心都在接关注无形的东西用心体会,感受对方的存在,借假修真。 剩下的疗愈、甚至是另外一部分的创造,对于当下的自己来说是选择去给一些时间。 读书也好、目前的状态也好、未来的规划也好,只当是每一次都在修炼,只当是每一次都在巩固拓宽自己的思维和认知,我还是很感谢,能够在现在的年纪去意识到观己、修心和成长。 但换句话来说,什么时候都不迟,因为每一天都会是全新的开始,这一生我都有足够的时间遨游。 #阅读 #碎碎念 #张德芬



评论:


如果觉得我的文章对您有用,请随意打赏。您的支持将鼓励我继续创作!

更多热门说说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