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斯洛的金字塔式的需求理论在这里表现得淋漓尽致
一直没有机会用完每天的12次语音配对,每回都有奖励次数,每回都有收获,昨晚终于挑战成功之余,不由得感叹,越晚,质量骤减,夜幕降临,人们纷纷脱下禁锢的外套,让自己意识深处的幻想到处游荡。
不认同,但尊重。
夜深人静时,适合“放空”,对我而言。
来到Soul第22天的清晨
初春的和煦的阳光肆意泼洒在肩头
脑海一一浮现和Soul的对话
再次验证了需求的最底层:生存需要
而最基本最重要最干涸的重灾区是:Xing
没有比这最明显的“标识”区域
不管你的年龄、地域,教育背景,经历,也不管你起初聊天的话题、开启的方式如何,最终都会落在这里,或是直接,或是婉约,或是直抒,或是描述,五花八门。
还是那句话:
你被压抑的,终会被表达。
反观有趣的Soul或许能和你聊诗和远方
可能下一秒,话题原形毕露
也有可能,你们能一直有可无可的聊下去
乍见之欢已难得
久处不厌更奢靡
只有在现实生活里跨过了生存需要的人,才有可能在Soul上遇到精神契合的可能。现实的骨感时刻提醒着幻像的丰满,只是幻想。
以前听过:
只有在现实中能欢声笑语的人,才能自愿承受和消化悲苦和血腥暴力的影视作品。
有时,我们脆弱得一句话就泪流满面;
有时,却发现自己一个人咬着牙走了很长的路。
评论:
一棵树: 人间清醒[你开心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