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概曾看过《霸王别姬》,
年少时未曾看懂,最近又看了一遍,
每个角色都烙刻着深刻的时代印记,
最令我震撼的是常被忽视的小四。
观影后情感复杂难述,
唯聚焦这个边缘人物,
方能承载时代洪流下个体命运的震颤。
张公公既是程蝶衣的伯乐
——以暴烈方式将其淬炼成角儿;
亦是推手——用畸形审美将戏子逼入
"不疯魔不成活"的绝境。
当小豆子捡弃婴小四时,
关师傅那句"各人有各人的命",
道破了救赎者自身的困境:
收养行为既是对弱者的慈悲,更是将
人生破碎感投射给新生命的精神代偿。
师傅以"隐善"教育封缄小四的欲望,
却种下更疯狂的执念;
蝶衣收留弃儿时,戏班师徒制幻化
为畸变母体——她以唱念做打为乳汁,
用戏中情义填补现实子宫的创口。
当"师徒"名分包裹着哺乳期母亲般的
偏执守护,
小四的蜕变恰似戏服里滋生的虱子:
那些被刻意遮蔽的养育真相,
终在权力翻转中化作噬心的针。
小四以虞姬戏服为茧,
将自己裹进程蝶衣的残影里——
既是弑杀者又是殉道者。
当他披着褪色的凤冠登场时,
样板戏的锣鼓声正将旧戏台碾成废墟:
那个渴慕被艺术神化的弃儿,
终究沦为时代洪流中自噬的镜中倒影。
他选择在权力更迭的绞刑架上完成
终极扮演,实则是用死亡为
未被兑现的戏剧理想浇铸铜棺。
观后复杂难平,
默默思索,一声叹息:
医不叩门,因果勿沾;
守界中立,助人自抉。
用以自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