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和一个非常好朋友一起聊天的时候,她说了一件发生在孩子群里的事情:她家儿子的玩伴,在学校里,就因为自己儿子拿手挡住那个女孩子的头,不让她靠近自己。结果,女孩儿回家告状,说她朋友的儿子打了她三个耳光,家长就火了,打电话说什么校园霸凌;结果最后闹了个乌龙,是对方女孩儿撒谎污蔑。这个孩子的家长却带着自己孩子上门先道歉了。
让我不禁想起初中时学过的一个典故,叫做:让他三尺又何妨?是讲得清朝康熙年间文华殿大学士兼礼部尚书张英的故事。据说,张宰相家和他的邻居吴家都在建房屋宅基的时候,因为古时候的道路很狭窄,后来就因为谁家退让一步让路面更宽敞的问题两家人发生了争执。然后宰相的家人就说对面邻居的霸道不讲理云云,希望宰相利用官职之由,解决这个案子,宰相听了之后,就回了一封家书说:“一纸书来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长城万里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家人接信后,主动让出三尺宅基地,邻居吴家见状也深受感动,也让出了三尺地,最后这里形成了六尺巷,成为一段化干戈为玉帛的美谈。
虽然此问题只是个小小的生活插曲,但是处理问题的方式各不相同;也许不一定这个家长的方法就值得推荐,还是依照不同的情境,选择自己的处事方式即可。有时的退让不意味着软弱,反而能够化解矛盾、增进和谐。






评论:
Greyhound1944: 没做道歉干嘛?自己孩子不是孩子了?
作者: 所以说不一定是对的呀!
见路不走: 他家不是有宰相试试,估计一尺巷都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