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传》 有个问题我一直在想,人的正确思想到底是什么,应该以什么为基础点,以国家?以家族?以个人爱好? 曲沃代翼经历了三代人67年的努力才占得了晋国的主权,中间的艰辛是可想而知,可晋献公这一个举动差点就毁了三代人的努力。 但是,从他立奚齐为太子的时候,他就安排了最忠心他的旬息教导奚齐,到最后临死前的托孤,也就是说,立奚齐的弊端晋献公都想到了,可他为什么还是要坚持立奚齐呢。 因为,这个时期的人根本就没有什么国家使命,责任感,甚至信仰,他们有的只是个人的喜好,私欲,只管自己活着的时候怎么舒服怎么来,哪怕是一个国君,他的心里想的都只是如何满足自己的心头好,大臣就更不用说了。 这就是昨天晚上一个网友说的意识形态,先秦之前,人们就没有意识形态,大家就像是一盘散沙,只管满足自己的喜好, 所以,我觉得,我突然想明白了为什么这个时期会产生诸子百家,各家完全不同的思想观点,就是因为这个时时期的人们没有一个中心点,没有统一的使命的感责任感,而诸子百家的出现,就像是竖立起的一个个灯塔,供我们后人参考借鉴,最终花落儒家,有了大统一。 晋献公喜欢郦姬,所以晋献公是按照他自己的喜好安排,在他自己看来,他是没有错的。 所以,我们会觉得左传里好像没有绝对的好人和绝对的坏人,但是,先秦之后,对坏人就有标准了,比如,背叛国家,那就是绝对的坏人,绝对绝对的遗臭万年。 这是我看左传以来的又一次扩宽了自己的认知,很感谢昨晚一起讨论的小伙伴,带给我不少的灵感,这些是我昨晚睡前突然悟出来的,开心
评论:
萧郎: 晋献公在位其间,攻灭周围小国,扩大晋国领土,这也为后来晋国长期雄霸中原奠定基础。
作者: 是的,所以他是一个很难评价的人
萧郎: 挺佩服你的,竟然能静下心来看《左传》,我只能看点刘勃写的春秋战国的书籍和听一些春秋战国的音频节目,《史记》还能看看,《左传》实在看不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