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乡下人发布时间: 2025-01-07 20:28:34 浏览:31 次 发布地: 上海市 天气: 晴

        岁月流影-20241231(德大西菜社) 2024年的最后一天。我说:下馆子去,过阳历大年。太太说:哪家呢?我晓得,太太是不喜欢下馆子的,好像没有一家餐馆可以提起她的兴趣。 几番讨论,最终决定去南京路德大西菜社。似乎,我们之间有一个默契。 德大是上海有名气的百年老店,几代上海人在那里学会了“左手叉、右手刀”的西餐礼仪。 走进德大,餐厅略显杂乱,身着西式马甲的服务员也有些散漫,只有马赛克拼花的地砖、西式的窗、复古的壁灯,努力地营造着怀旧的氛围。 依旧选了土豆色拉、罗宋汤、炸猪排。等了许久,服务员便七七八八地将菜统统端上了桌,大小盘子摊了一桌,全无章法。色拉偏甜、汤略寡淡、大排很干。太太笑道:“色拉、罗宋汤远不及你做的好。”我也笑了:“炸猪排还不如社区饮食店的鲜嫩多汁。”我们一起笑了。 选择这里用餐,本不是为着菜品来的,但如此的服务也颇出意外。太太说,她第一次和我吃上海西餐,可不是这个样子。 那些年,我们两地分居。有一年,她来探亲。临别,特地来德大吃西餐,也是色拉、罗宋汤、炸猪排。招待是一位五六十岁的老克勒,一身白色工作服,上菜时,总要轻声提一句菜的特色和吃法。“左手叉,右手刀,汤要由里向外舀。”见有用刀叉不太习惯的顾客,他常提醒一句,执着又不失礼貌。于是,一顿简餐也有了仪式感。 深冬的梧桐树落尽了叶,午后的阳光直直地照进来,落在胡桃木色的餐桌上,画出亮与暗的格子。 前年,我也陪母亲来过德大。那是她最后一个秋季,坐着轮椅。楼下满客,我背她上二楼。我给母亲点了她喜欢的蟹斗、奶油蘑菇汤。母亲为我点了罗宋汤和芝士焗蜗牛,说,你父亲吃西菜总点这两样。母亲又给我讲起他们初识时我父亲的样子:清瘦而白皙、小分头,羊绒薄围巾,熨过的衬衣,搭在卡座上的夹克,淡淡的千里香香水味道。 也是这样的午后,梧桐叶正密,照进店堂的阳光是斑驳的,掩了母亲的病容,倒教她的笑容愈发鲜亮起来。 餐后,太太照例要了咖啡、蛋糕。咖啡要大杯,一如那年秋天,我和母亲。“你父亲也喜欢要大杯,大杯比小杯贵一点点,却一杯顶两杯。一坐坐到天黑。”母亲笑道。那天,我陪母亲坐到了日西。 上世纪六十年代初,父母下放去了郊区。在我印象中,父亲只是一个拉板车的苦力,于是,喝咖啡的父亲只在母亲的叙说里。而今,母亲也只在我手机的相册里了。我忽然想,许多年后,太太会不会再来德大,不为别的,只为这午后的阳光。



















评论:
简单: 再过几年也是你陪她去,还是那片温暖的阳光!一定!
向阳北葵: 不能有这样悲伤的想法,要坚信你们会一起长长久久!
zero: 祝一切安好[比心]


如果觉得我的文章对您有用,请随意打赏。您的支持将鼓励我继续创作!

更多热门说说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