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心理学领域,书写疗愈属于表达性治疗的一个小类别,在国外已经有几十年的发展历史,无数人通过这种方法得到了自我疗愈的效果。
在牛津大学出版社的《积极心理学手册》在第三版中写道:“在写作练习后的几个月里,那些写下了关于创伤事件的最深刻的想法和感受的人,因病去诊所的次数减少了50%。”
可见,通过书写表达感受来进行自我疗愈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方法。
为什么需要书写疗愈呢
每个人的成长都不会一帆风顺。那些大大小小的被忽视、被批评、被否定、被恶语相向的经历,甚至被霸凌、被躯体暴力的经历,如若没有得到及时有效的处理,都会在我们心里留下一些伤痛。这些不被看到的伤痛又会以各种意想不到的方式影响我们的生活。
这些伤痛慢慢被遗忘,却没有离开,它们藏进我们的潜意识里,也就是那些已经发生但未达到意识状态的心理活动。它们藏于我们的心灵深处,在理智层面我们是意识不到的。
心理学的治疗过程就是将潜意识转化为意识,让本人的内在冲突浮现,这便是疗愈的开始。这个理论来自于精神分析学派的鼻祖弗洛伊德。
作家通过创作的人物和故事,来表达自已的人生课题。以张爱玲为例,她许多作品里讲述的都是爱而不得的故事,充满了无限的孤独,也充满了对人性的深刻洞悉;再如莫言,他的写作永远是从饥饿的童年开始,延伸到苦难和孤独;而余华的作品里则充斥着大量的鲜血,也总是围绕着“生命”这个主题。我们会发现,每位作家写作的作品,无论故事内容怎么变化,都散发着熟悉的味道,这个味道就是作家终其一生都在解决的、属于自己的人生难题。
而我们则通过直接书写自已的人生,来疗愈自已。
书写疗愈就像是我们做给自己的一次次(精神动力学)心理咨询一样。我们需要先将潜意识意识化,再对创伤进行探索和总结,找出它们存在的新的意义,甚至我们需要了解更多父辈的经历,以便帮助自己理解和发现新的意义。这个过程完成之后,我们才能达到疗愈的目的。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