雕屏被盗记
道光四年五月初四,巴陵刚到任的吴知县,连屁股还没有坐热,就带着老婆孙氏,儿子三保和一班同观赏湖光山色去了。登上岳阳楼,吴知县见壁上悬挂着《岳阳楼记》,便赞不绝口。一会儿称赞范公仲淹忧君,忧民,忧社稷是如何之高尚,一会儿称赞大书法家张照的字笔力是如何苍劲;一会儿又称赞那紫枢雕房是如何的精巧,油漆又如何的光泽照人。摇头晃脑地自言自语道:“这真是千古不朽的杰作呀!当他高声朗诵“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名句时,简直是一把眼泪二把鼻涕。同僚们问他为什么这般激动,吴知县说:“天下要多有几个范相就好了,下官有心效法范相,惭愧的是没有范相的才华呀。”说完,装出一副苦脸,好象有满腹感慨。从到任的第三天,门前跪了一群呼冤告状的百姓。原来都是些渔民,状告一个叫胡老虎的渔老板,私征鱼税,欺压渔民。吴知县当即升堂断案勒令胡老虎退还私征的渔税。最后吴知县指着胡老虎骂道你这爷知书达礼的人,为何不读读岳阳楼记?先天下之优而优;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话,你都把它忘了胡老虎被问得自瞪口呆,老百姓们听见吴知县办了胡老虎的罪,个个心花怒放,城里城外到处都议论开了。很多人赞长吴知县是个青天老爷,替巴陵百姓做了好事;也有些人悄悄水说:“三朝不宜夸媳妇,五月不是看禾时。新官上任三把火,是好是歹还要看后头呀。”
晚上,孙氏问吴知县说:“相公前天登楼吟唱,今天又痛胡老虎,真是演了两出好戏。不知下步棋如何走法?
“我早有主意,就是这么走下去。”
“呃,你就是这么走下去?当一任县太爷,即使保得你辈子的荣华,也保不住你儿孙后代的富贵呀!三保读了几年的《百家姓》,一句都没搞清楚,日后有何出息,如今你是一县之主,有权有势,谁都要在你门前拍拍摸摸,只要你把半只眼睛放在三保身上,就可以保他一世无忧了。”孙氏又在吴知县耳旁嘀嘀咕咕地说了一阵。
吴知县听了,仰天打了一阵“哈哈”,然后说:“娘子言之有理,下官早有此心。告诉你,那《岳阳楼记》雕屏,确是天下珍品,如果运往海外,够你十代人受用的了。”
从那以后,吴知县每天跑到岳阳楼上,对着《岳阳楼记》作古正经地临摹起来。无论三伏酷暑,还是数九寒天,总是不停地描呀,写呀,足足临摹了三个年头,砚池磨烂好几个,毛笔写秃了一大把。一天,他把自己写的几个字,悄悄地拿去和雕屏上的字一对照,真是芝麻比西瓜,连自己也感到差得太远了。吴知县垂头丧气地回到衙内,想来想去,想不出个好主意。还是孙氏有办法,她想了想,把大腿一拍说:“何不找个会写字的穷书生临摹下来。就说老爷爱这屏上的字,要留做范本,谁还敢多心!”吴知县一想,果然是个好主意。第二天,有人推荐了一个姓何的穷秀才,叫他临摹了整整一年,终于写得有点象了,吴知县就仿制了一套《岳阳楼记》雕屏,趁黑夜,派人偷偷地把那十二块紫檀雕屏,全都换了下来。
没过好久,吴知县告“病”还乡,他选了一个风平浪静的日子,带着全家老小上了一只大船,扯起满帆,向沅江方向驶去。
不到两个时辰,大船刚驶进青草湖面,忽然天色骤变,狂风怒吼,浊浪排空,把吴知县那只大船忽而抛上浪尖,忽而埋于谷底。孙氏吓得喊娘叫爹,吴大人抱着桅杆,连连念着“阿弥陀佛”。风浪越来越凶,吴知县急得揪着孙氏的头发大骂:“都是你这个臭婆娘硬说这十二块雕屏中有三块沉香木,是珍贵药材,能医百病,卖得出百万两黄金,这下可怎么办呢?”
“是你自己出的鬼主意,你说这珍贵文物,运往海外,价值连城。如今反埋怨起我来!”孙氏挺胸顿足地哭叫起来。夫妻两人正在吵闹,巨浪一个接着一个横冲过来,把只大船打得粉碎。十二块雕屏沉没了三块,还有几块,在波浪里漂流冲撞。
风浪过后,一个老渔夫出来打鱼,远远看见湖面上漂着些闪光发亮的东西,便领着他的四个儿子,驾起两只小船,费了好大的气力,才把它捞起来。老渔人从前见过这些雕屏,记得有十二块,现只捞到九块,心想,另外三块一定早就沉下去了,便领着孩子们潜到水下找了好久,但始终找不到,就是那捞上来的九块雕屏,有一块上“渔歌五答,此乐何极”中的“乐”字,过了两天,吴知县和他全家的尸体都飘浮起来,老渔夫疾深地叹了口气说:“这个嘴甜心毒的吴知县骗了好多人,这回自作自受,把命也送掉了。
后来,老渔夫叫他的儿子照着雕屏上的字,,规规矩矩地临了几个冬春,直到乡亲们都说很象了,才把自家门前一株老樟树砍下来,补上了那失去的三块雕屏,又补上那个撞烂了的“乐”字。
乡亲们敲锣打鼓,高高兴兴地把刻有《岳阳楼记》的十二块雕屏,重新安放到了岳阳楼上。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