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星爵深圳分爵发布时间: 2023-03-02 11:06:13 浏览:5 次 发布地: 深圳市 天气: 晴

        一直很钟情古早这个词~看到下面这篇文章就更加感同身受了👇❤️ 人越来越成熟,就愈发懂得旧时滋味的美妙。古早味,就是这样一种吃起来不觉特别,一旦尝过就会慢慢开始焕发想念的味道。 那么,古早味到底是什么呢?从字面上来解读,古,年代久远;早,早年、童年;味,味道。显而易见,“古早”这两个字都意味着和传统关系密切。 01 历史传承下来的传统味道 古早味,最早是闽南人用来形容古旧味道的一个词,指的就是古味、传统的味道,是根据历史流传下来的制作方法而产生的味道。 面线糊是闽南人熟悉的古早味。清晨,一碗热气腾腾的面线糊叫醒沉睡中的胃,开启美好的一天,夜晚,作为夜宵,它则缓解了劳作一天的疲惫。这种古早味之所以能长存,不仅在于从老一辈人传下来的手艺,还在于其中的关键食材——手工面线。 高汤里放入的稍稍捻碎了的手工面线,是靠着手艺人一把手拉拽出来的。都说“慢工出细活”,做手工面线,基本上每天都需要忙活7、8个小时,从小麦磨出的面粉开始,至少要经过8道工序。和面、分条、搓条、盘面、上面块、醒面、撑面、拉面,在这些步骤中,手艺人犹如武林高手,揉、甩、扯、拉、拖、绕、弹,一招一式,熟练在心。这样的面线手工艺距今已有300多年历史。 除了面线糊,闽南手工制作的古早味还有很多,诸如碗糕、蒜蓉枝、油条、麻粩等。麻粩有“闽南贡品”之称,制作历史悠久,民间传说是诸葛亮首创为刘备迎亲之用。直到现在办婚事之时,仍以其为订婚糖品。在闽南地区,它与清茶、四果、十二碗素菜等,被列为供奉天公的四大素食供品之一。制作麻粩从做粿干、米干、熬糖、裹粩花米等每一道工序均是手工制作。 古早味沉淀着年代的光阴。正是因为这些手艺人能够始终遵循古法手工制作,闽南街头的古早味才得以传承到现在。他们让这种味道在岁月流光里,日久弥香。这样的坚守,在如今紧张忙碌的社会节奏下,显得尤为珍贵。 02 寻常食材做出的不寻常味道 寻常食材做出的好味道,也是一种古早味。据网络百科,古早味还隐含着“早期化工食品产业不发达,料理做法比较单纯,以所用料理食物为主,料好实在”的意思。 油饭是闽南和台湾地区一种传统的米食料理,尤其在台湾街头随处可见。它通常是以蒸熟的糯米,拌入肉丝、香菇、红葱酥、干鱿鱼、虾米及栗子等佐料,并倒入麻油及酱油调味。 早年,人们生活大多拮据,物资匮乏,饮食简单。因此古早味的油饭并没有加入那么多的食材和化工调料,咸肉、香菇佐以酱油拌饭,已是足够美味。 过去在闽南和台湾地区,每逢新生儿满月、婴儿周岁和男子弱冠之年的日子,以及女儿出嫁时,人们都会备油饭馈赠亲友,而在农历七夕,家有十六岁以下少儿的家庭则以油饭作为祭拜“七娘妈(织女)”诞辰之食品,拜谢“床母”庇佑家中幼儿。 在台湾地区,新生儿满月送的油饭,叫做“弥月油饭” 虽然没有那么多瓶瓶罐罐的调料,没有高级的食材,也没有高超的烹饪手法,但是只要精心料理,也是美味。 03 始终让人怀念的家乡味道 古早味是一种怀旧的味道,是记忆中的家乡味道。 浓浓的古早味总能牵动许多人的乡愁。对于身在异乡的闽南人来说,家乡味道是一种慰藉,不论走多远,它是挥之不去的缱绻。 我身边有一个朋友,她因父母工作调动,小学毕业后迁居上海,记忆中的闽南生活已是模糊不清,但是当她回到家乡,吃着街头小摊上的海蛎饼,她确定这是她居住过的地方。淡淡的海鲜味道,牵动着记忆那头,带她找回了童年的线索。 对于我来说,古早味更多是“外婆的味道”“妈妈的味道”。我认为,每一家每一户都会有自己不同的“古早味”,就好像我的外婆,她曾开过卤料店,做出来的卤料就有她自己的味道。虽然再也没有人能复制出一模一样的味道,但是那份美味并没有伴随着外婆的离世消失,妈妈和阿姨们继承了外婆的好厨艺,也将会一代一代地传下去。这是对老一代人的情怀和想念。 现在,古早味已经不止是指代古早的食物,如今泛指那些有历史、令人怀念的事物,比如古早味的店铺、古早味的房子等等。每个人心中的古早味都是大不相同的,投射到每个人的记忆里,可能是夕阳西下家家户户的袅袅炊烟,可能是母亲一到饭点的叫喊声,可能是某个人跟你说的一句话,可能是多年未见的青梅竹马、儿时玩伴,也可能是某段难忘的经历。 人们所推崇的那些老味道,大多是掺入了自身情感、童年记忆以及对家乡、亲人的眷念。古早味能唤醒他们尘封的记忆,弥补回忆中的某种遗憾,这大概就是它的魅力所在吧。#古早味



评论:


如果觉得我的文章对您有用,请随意打赏。您的支持将鼓励我继续创作!

更多热门说说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