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书友群,讨论“虚无”的含义,有书友甩了一个AI的答案到群里,全面倒是挺全面,但我看了下,对从哲学的角度去理解“虚无”,AI的回答还是太表面了。这里对哲学角度上的“虚无”总结较武断,有必要补充扩展下。
哲学上的虚无主义虽然有生命本身没有价值和意义一说。但最主要是是认识到虚无后去选择面对虚无的态度,弱者选择逃避躺平,强者去战斗去创造意义。所以尼采说“上帝死了”,进而发展出超人哲学就是建立在虚无主义之上。
在后现代艺术上,体现虚无主义的例子典型的就是杜尚的马桶,作品的名字叫《泉》,不明白的只是觉得搞笑,它怎么能战胜毕加索的名画,成为20世纪最有影响力的值的作品,其实它的背后折射的其实就是虚无主义,认识到没有意义,赋予其意义。其实废黜又是创造。
毛姆的小说《人性的枷锁》最后主人公菲利普的表现,其实就是虚无主义的,认识到人生没有意义后去创造意义,一种“悲观的乐观主义”。菲利普大概是发现意义的多种可能性,他的所谓无意义,所指的是否定世俗当中唯一衡量人生价值的成功定义。他认识到一点就是废黜一切,在这个基础上去重新建立意义,无论他最后选择去远航,还是和萨丽结婚去当个普通的乡村医生,对他来说都是一种新生。
欢迎对“虚无”进行补充。[太阳]
评论:
作者: 一书友说《人性的枷锁》“男主大概是发现意义的多种可能性,他的所谓无意义,所指的是否定世俗当中唯一衡量人生价值的成功定义。”
“多种可能性”,在中国哲学里认识和体验到这个境界已经是“内圣外王”之外王一种表现了。
“内圣外王”的概念,庄子的“内圣”,主要表现为开放心灵和审美心境;而“外王”,则主要在于倡导齐物精神和多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