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句顶一万句》
整部小说弥漫着的一种孤独,中国式的孤独:找一个说得上话的人。
从民国写到解放后,虽说写了几代人的生活,但这几代人都在做同一件事:要找一个说得上话的人,朋友也好、爱人也罢,当然还有亲人。可这几代人也都得到了同一个结果:没找到,或者说还一直在寻找着……
书中人物众多,每一个人物的出现总是伴随着他的营生一起,比如传教的老詹、杀猪的老X、剃头的老X、弹棉花的老X,而且随着故事情节的发展会不停有新人物加入,之前的人物渐渐淡出,为什么?因为说不上话就不是朋友,不是朋友就慢慢不来往了,慢慢不来往了就得去找新的朋友。所以在这本小说中就只分为两种人:“说得上话的”和“说不上话的”。
刘震云说:“一个人的孤独不是孤独,一个人找另一个人,一句话找另一句话,才是真正的孤独。”
初读时觉是作者耍聪明吸眼球(他的《我不是潘金莲》也是非常吸睛),再回味时,就觉得有苦味,重重地压在心头。整本书就是这样一种风格,越回味越不是滋味。
孤独主题或沾边的书有:《百年孤独》、《局外人》、《歌尔德蒙与纳尔齐斯》等,每个作品处理方式不同,也许是中国人与西方人的不同,也许不是。

评论:
付费得实惠,免费才最贵: 说得着,说不着
安生如夢。: 说的起话,听得懂话,都好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