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猫脏橘货发布时间: 2025-03-21 15:35:39 浏览:62 次 发布地: 吉安市 天气: 晴

        在文献里看到一句这样的话,“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情绪,只不过有的人隐藏得很好,有的人却很直白地表露。” 想起几年前,华中师范一个老师在讲跨文化交际的时候提到了文化情景。不同国家有着不同的文化情景。记得是中美对比。中国小孩从小被教育,“家丑不可外扬。”自己的情绪不能影响到大家。可美国小孩进了教室就嚎啕大哭,哭的旁若无人。 现在想来其背后行为的含义。在我们的观念里是集体主义的,几乎可以说是集体至上。个人利益要服从集体利益。可我不禁在想,集体,究竟什么是集体。集体不就是由个体构成的吗?从小接受的隐忍节制的教育,背后的受益人到底是谁?这让我们的文化环境崇尚谦逊温和。以和为贵的观念也会让人产生些许软弱。大事化小,小事化无。各退一步,风平浪静。体面背后总是有些难以承载的情绪。但确实给足了人尊严。 但我对自己的多年了解,我从来不是缓和矛盾的人,我喜欢做的事情是激化矛盾。面对集体之时,我也仍是以个人为优先考虑,我屈服不是因为我热爱集体,只是因为我不想犯众怒。我的成长环境,几乎无需我的隐忍节制,因为环境让我感受到安全。我可以自然抒发我的情绪,无论是正面或是负面。有意思的地方就来了,是我所在的“家集体”托举了我,在这个集体里我是安全的,所以我可以释放我个人的天性。 随着我脱离家集体,走向大学群体,文化环境给了我当头一棒。是的,我看起来像在外国长大的小孩,接受的思想也是偏向西方的个人主义。但这明显是一种文化入侵,当然根本上还是源于我的性格特质。这使得我的个人评价总是呈现两极化,“鲜艳明媚”与“嚣张自负”总是伴随出现。 我负有争议的点在于我的行为是大多数人想做而不敢做的。被压抑的人而产生不满的人总是会羡慕我畅所欲言,被压抑到麻木或是卫道士总觉得我离经叛道。我个人的力量十分渺小,而且大胆张扬的行事风格让我在别人眼里总是有些嚣张跋扈。这使得我的生存策略,在面对集体时候的社交方式,不得不选择隐忍节制。记得在讲老庄的时候,隐忍不发不是不发,而是有节制的发。 是的,我深受先贤的文化熏陶。但无论多少次拔掉我的尖牙利爪,它们依旧还是会长出来。我渐渐理解本性难移为何意。无论多少次,我因张扬叛逆而备受折磨。在我的内心,我仍然选择我想要做的,我的行事风格依然是“你只有大胆表达才能够被看见”、“我一切的正常合理的需求都应该被看见且被得到满足”、“没有任何人能够站在道德高地狙击我”。 我有自己的底线,所以我想要越轨的灵魂一直被我牢牢钳住,钳住我的不是我自己。是无解的阳谋,我为了生存状况不得不做出的妥协。人要在能够托举自己的环境中才能够真正的做自己。所以我逐渐在众人面前默默无闻,只有和我深入交流的人,才能明白我的所思所想。于是我对默默无闻的人不再是轻蔑,而是摘掉眼镜,去看一看这些真实的人。 我在不断妥协的过程中,完成了自我生命的自洽。我接受了我从前不接受的行为方式。但不是想通了,是我被逼的不得不这样去想。但好歹合上了,这种行事方式并没有给我带来什么困扰,而是让我更受欢迎,我的生存环境由此变得更加友善。所以我也不再反抗,躺着接受了。人与人之间的漩涡,在此间周旋,是要舍弃一部分自己的。 #自省



评论:
くそったれ小土狗: 国人在信息茧房里习惯了情绪被阉割
……: 个体,个体之间,群体,群体之间,乃至整个社会系统,都有各自的边界,行为与环境彼此影响,个体终其一生不是在舍弃自己的哪部分,而是在不断的自我整合中调整了自己的边界以适应环境,因此环境也会给你不同的互动反馈。这就是成为自己的路上,你选什么,就是什么。
作者: 事实上你没得选,人的自由意志极其有限


如果觉得我的文章对您有用,请随意打赏。您的支持将鼓励我继续创作!

更多热门说说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