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清柠发布时间: 2025-02-18 20:39:07 浏览:0 次 发布地: 天气: 晴

         目前出于个人原因,很难通过外界信息获得来取得满足,外部寻求不到,便只能向内部世界寻找可能了,而这也触发了刘勰的《文心雕龙》中思维的条件:虚与静,当下的状态也很符合文学囚禁,从思维上得到了极大的自由。 现在的时代,人们每时每刻接受无数的信息轰炸,无力也无能去对信息进行分析和理解,从古至今,人们天然对各种信息分辨以此达到自身需求,娱乐化的社会对高密信息去敏,进一步的成为“弱智”。“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在高度曲折的汉语言中,已经将思索与信息的关系论证出来,学与思得同时发展,人的个性才会成长,否则只会是一个机械的收集器。 许多人无法意识到思维的乐趣,认为一昧的空想是空中阁楼,浪费时间的行为,与发呆近乎无疑,空想无法产生任何价值。这恕个人无法苟同,人之所以是人,全部的成就来自于思想,不论是普罗泰戈拉:“人是万物灵长的尺度”还是笛卡尔的:“人是一颗会思考的芦苇”,都在论述思想的重要性,但就思想而言,它不亚于人类能体验到的崇高感受,是一种超越性,死亡,生命的高级乐趣。 每个人都有兽性,它是生命延续的基本条件,唯一区分人类本质的就是他的思想, 在意识领域,所有人都是独一无二,只要他将大脑的想法运转起来,就独立成世界的主人,在哪一刻他只为自己而活,这是思维的独特性,千人千面取代他的只会是皮囊之下炽热,且平静的思想,绝无人可替代。 在我看来,只能这样的一种思维才称之为思索:当他不在为自己的生存而烦恼时,把所有的注意力放在天马行空,一切所谓假想,不切实际的逻辑思考,纯粹以个人绝对出于世界的好奇,运用毕生的能力去探索意识海洋,翱翔于纯想空间时,得到的体验才是思维。他已经舍去了个人的肉身,任灵魂在精神世界中漫步,随意镊取一个有趣的内容,略加思索,而后步至另一处,极大丰富心智体,完全满足后回到身体,面对现实,他已经完成了一次思索的过程。 个人理解中,思维并不是哲学那般:我是谁,从哪里来,到哪里去,追问一切是溯源。它更像一张网,发散各处分点,从一处跳跃至另一处,对思想有大致的见解即可,做到会心一笑能拥有思维的乐趣。 思维不等同于思考,思考是长时间经过求证与求真,再加上自我论述得到的结果,思维更接近于灵光一闪后抓到的瞬间,闲暇之时的无意一瞥。它让人所知的内容进行不同的组合,用完全不搭的方式配合 迸发出别样的活力,这会极大的扩张人的想象力,因为它们只存在于脑海中,不对任何东西重组,破坏,单单用想象来发展,以方便未来某处获得惊人的巧合。这和读书在未来会用到的概念不同,思维本身并不提供产出,它仅仅将生活的一切在脑海中构思,是被动的,也是“无用”之用,未来的阅读即使不用,也会留在身体里,但思维是随时出现和离去的。 生活的乐趣有千万种,对欲望的渴求,生理的愉悦,放松后脑海的停滞,它们不分高下,也没有简单,复杂之称,有的只是令身心松懈的欢愉,而思维的乐趣我想是很特别的。它是将某一刻飘忽不定的灵光抓住,稍加研究之后又归于平静,可以说它会反复出现,没有征兆,当它复现之时,也不过占据生命一瞬间,把玩后消失不见,等你意识到并抓住后,生命以物质短暂进入到“忘我”的虚空境界,令自我有超脱尘世的状态,由于思维持续时间不长,并不影响日常的维持,所以这种短暂的弥留显得格外珍贵,人也会愈发的迷恋于此。 思维展示出的乐趣是自带的奇妙,在它来临时只消花上片刻等待即可,不必担忧何事,对身心起到平衡的调整,对我这种喜爱独处之人 思维是顶好的安慰,使我面对,忍受孤寂而毫不觉得乏味,每个人可以去学着享受思维的乐趣,拥有别样的体验。#文心雕龙 #书言小思

评论:


如果觉得我的文章对您有用,请随意打赏。您的支持将鼓励我继续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