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一个人分开,要处理的是哀伤,而不是探寻自己是否值得被爱。
很多时候,我们习惯将价值和外在人事物关联起来。得到好反馈时,就认为自己值得。得到坏反馈,就不值。
而这种难以独立,在情感上喜欢粘连的方式,是一个人自我分化程度欠缺的表现。
自我分化程度低的人,由于无法独自面对情绪,处理情绪,无法独立做出思考和决定,会习惯围绕这件事本身做很多额外的事情试图获得一根拐杖,也就是渴求和对方融合共生,来获得安全感,避免陷入孤单挫败中。
当一个人,自我价值的评价标准,仅仅是别人的态度,别人对待自己的方式,这是危险的,也是不稳定的。毕竟这意味着,一旦别人有一刻不够认可你,不够爱你,你的价值感就丧失了。
而为了证明自己的价值,必定会做很多压根就背离自己的初衷,目标的事。一边做一边怀疑,一边怀疑又一边沉溺,直到外界发生另一件想要唤起你证明的事出现,单曲循环,周而复始,真正的目标,始终找不到。
我的意思是,每段恋情结束,无论是分手,还是被分手,都是一件让人难受,痛苦,以及自我怀疑的事。恋爱中有悲伤,就有快乐。结束时有多痛苦,开始时就有多甜蜜。
不断去探寻自己是否值得被爱,不断将自己和对方串联在一起,固然让人有一种依旧在关系里,和对方同呼吸共命运的错觉。但这种错觉,也会让人陷入另一种更固着不清的情绪困境——用无数对自己或别人的愤怒,指责来掩盖内心真正的失落和哀伤。
这些被压抑下去的情绪,会变成一个魔障,一个心结,横亘在下一段关系里。让自己在关系时,无法大胆投入爱,而关系结束时,又难以真正话别离。
真正的自由,是一个人完成分离个体化,坦然面对爱与哀伤,更是精神上的灵活,松弛。当然,不是说没有完成分离个体化的人,就不应该进入关系,不配拥有关系。
而是,当我们进入关系的时候,当我们有负面情绪出现的时候,往往意味着我们内在惧怕真正独立的时刻即将降临。
这个时候,是和过去一样再次滑入和外界融合共生的状态,为了压抑情绪在人事物中纠缠。还是像一个刚开始学走路的孩子一样,哪怕会跌倒,哪怕会挫败,也试着一点一点放开大人的手,尝试凭借自己的力量站起来。
我想,当你真正从尝试中感受到身体的力量,会拥有真正属于自己的答案。




评论:
空白: 感觉,是在面对面对我做心理咨询一样…那么应景…
柠檬先生(树洞): 苏先生明智,于我又有新感悟
喵喵女王大人: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