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9年出土于甘肃省武威市雷台汉墓,现藏于甘肃省博物馆,是该馆的镇馆之宝。 • 年代认定:大多数学者认为是东汉时期的青铜器,但也有学者认为是西晋时期的。 • 规格尺寸:通高34.5厘米,长45厘米,宽13.1厘米,重7.15公斤。 • 造型设计:铜奔马三足腾空、昂首嘶鸣,落下的一足踏于飞鸟之上,飞鸟回首惊顾,奔马姿势来源于马匹真实奔跑姿势,呈现四肢腾空瞬间状态,集西域马和蒙古马优点于一身,展现出河西走马的对侧步特征。 • 制作工艺:采用陶范铸接法,先铸马的头颈身躯,分铸腿足再相接,耳朵等细节另铸插入。马腹内空,腹下有椭圆形口,腿部通过浇注铜液、放入铁构件强化强度和支撑力。 • 工艺价值:构造巧妙,利用鸟翅平衡,准确把握力学原理,集造型、速度和力学于一体,在腿根、踝关节、蹄足等受力点做榫卯状特殊处理,使主体得到更好支撑。 • 艺术价值:造型精美、构思巧妙,摄取奔马三足腾空、一足超掠飞燕的刹那瞬间,将奔马的矫健与飞鸟的灵动完美结合,充满动感与活力,是中国古代青铜艺术的杰出代表。 • 历史价值:是汉代社会尚马习俗的体现,马在汉代是重要交通工具、军事装备和农业生产畜力,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生活、经济发展和军事状况。 • 外交价值:1972年至1973年,铜奔马先后前往英、美、法等12个国家展出,使得铜奔马名扬中外,被誉为“绝世珍宝”“天才的中国马”,成为东西方友好交往的象征。 相关争议 • 年代之争:学者孙机认为雷台古墓行制具晋代特点,部分随葬遗物也与敦煌晋墓出土物类似,故铜奔马年代为西晋;但也有学者根据雷台墓出土铜马铭文中“左骑千人”这一只见于东汉的官职,认为铜奔马年代为东汉。 • 踏物之争:有学者认为铜奔马所踏之物为金乌,也有学者认为是隼,还有学者认为是神话传说中的“乌鸦”即“太阳”。 • 主人之争:根据墓葬信息,墓主人被推测为武威郡左骑千人官的张姓官员、二千石以上秩张姓官员,有张江、张奂、张猛、张贡、张绣、张轨、张骏等多种推测。


评论:
Souler: 张骏墓,马踏匈奴鹰
秋不香: 我开发过它的八音盒 马腿断的我实在受不了 古人还是厉害啊
作者: [点赞][点赞][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