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历史而言,我顶多算是历史爱好者,对史学是一窍不通的,不过由于写字的缘故,近年来喜欢读史,有点积累后我发现,为古人作传,想做到绝对公正,真的很难。
前两天说到几本书,包括吴钩的《宋仁宗》和赵冬梅教授的《大宋之变》,有朋友就说,吴钩说的是史实,比较公正,赵教授对司马光太偏爱了,把司马光写成道德完人,因此有失公允。
我倒觉得,吴钩对宋仁宗太偏爱了,他固然主要是勾陈史实,但行文中的倾向性是很明显的。我是不大相信的。
我能理解的是,为古人作传记,作者对传主往往是抱有比较深的感情的,于是就会产生曲为之辩的情况。
我去年读了几种宋人的评传,包括王安石和司马光这对政治对手的评传,就感觉到,写王传的人,几乎把王安石塑造成圣人,写司马光传的作者,也把司马光写成圣人;倘若把两本书一一对照,就会发现不同的立场,为传主说话的立场,这很有趣。
所以,在读这类书时,读者必须有自己的独立思考,必须对作者的立场保持警惕。
说完啦,贴今日所书一纸。
@简蒹葭 且将薪火试新芽,茶确实好喝[点赞][微笑]




评论:
简明月儿: 人间有味是清欢[呲牙笑]
作者: 甚妙[点赞][呲牙笑]
简明月儿: 翠芽果然名不虚传,光看颜色就觉得很美,再配上师父你泡茶的手艺,静静的品一口,春天的味道,有没有?[呲牙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