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洽初姑姑发布时间: 2023-03-12 06:48:45 浏览:4 次 发布地: 天气: 晴

        《消化一下文明和现代文明》 我用筛选出来的碎片信息拼成了一个亚里士多德,不断的追问追问追问也确实是我的习惯和风格。 怪不得常常有人问我是否学过哲学?我也常常问的遭人嫌,后来我才知道,被人问到不知道的会羞愧和尴尬,继而恼羞成怒,他们总说我把人逼问到墙角(现在我也确实欣赏易立竞),再后来很久我才知道他们因为不知道而羞愧,还会骂我哈哈哈,我还会疑惑为什么骂我?明明是他们自己跑来问我,不是说好了《不耻下问》《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吗?(直到我学了心理学)不过我更能看见的是一路上能回答我的提问,启发我继续思考探索的人,他们或是我的良师或是博学的益友,是我眼睛里亮晶晶的光,我总是忍不住的靠近他们,喜爱他们。 我不感兴趣为什么有人常常在争辩,只是很简单的理解为他们在《两小儿辩日》,《盲人摸象》或是《掩耳盗铃》或是《刻舟求剑》,或是《咕咚来了》,或是《狐假虎威》,或是《东郭先生》;或是《农夫与蛇》,抑或是《画蛇添足》和《叶公好龙》,我也只是很简单的重复着《乌鸦喝水》《精卫填海》《愚公移山》,而后,演化而成《卖油翁》的:无他,惟手熟尔。我常常感慨学无止境,以及忙碌于将生活中的琐碎和意外的打扰,溶于《庖丁解牛》的世界,似乎自己本身就是一个移动的空间,而所有问题,都像是爷爷厨房里的食材,无论是天上飞的,水里游的,地上跑的,田里种的,带壳的带刺的有皮的各种形状的,总能找到一个工具料理,挖出最核心有营养的部分,吃进肚子里,总归是民以食为天,嗯,过去我的确实像个贪吃的庖厨。 他们形容形容我说:像一个解答问题的人形Ai机器,声音很好听像唱歌,普通话标准像读书。我反问他们听得懂吗?有趣的答案是:听不懂但就是喜欢听你说。这场景让我回想起小时候,大家都很喜欢听我唱歌。同样的反馈重复的太多我就厌倦无感了,所以后来我常说:“这不重要,与我何干?又与你何干?” 生活艰难,偶尔我也会有感而发,惊叹于《题西林壁》的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警惕于《长歌行》的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疗慰于《陋室铭》的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斯是陋室,惟吾德馨;和沉浸于《五柳先生传》的好读书,不求甚解;确实没有太多机会去享受《如梦令》《望庐山瀑布》《桃花源记》以及那《南国红豆》和《北国风光》,祖国河山风光依旧, 而我们的世界很久没有下过雪了,听说瑞是要雪兆丰年的。 冬天走了,春天又到了,这座花城的《春晓》没有闻啼鸟,在钢筋水泥的丛林里,报春的是机器轰鸣,报晓的是车流汽笛……#亚里士多德 #桃花源 #文明重启

评论:
寻找知己(真理+健康): 看了你说的,很对,很有思想深度[点赞]。请点我头像,看下我说的……


如果觉得我的文章对您有用,请随意打赏。您的支持将鼓励我继续创作!

更多热门说说阅读